毛珝
【注】: 1. 斋钟声断佛香销:斋,指寺庙的早晨打钟念经。 2. 转几遭:经过几次。 3. 浊世自缘君不舍:世间纷扰,你我相依不舍。 4. 青山岂是俗难逃:青山绿水,哪里能逃避世俗。 5. 鸟如留客音声好:鸟儿的叫声似乎在挽留客人,声音很好听。 6. 松似骄人意气高:松树的姿态像是在骄傲地面对人。 7. 宿根元自有:原来你的根基如此深厚。 8. 栽培功浅长蓬蒿:虽然你的基础很好,但栽培之功不够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他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历经了宋、金、元三个朝代。他的诗作以豪放为主,但也不乏婉约之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创新小阁画难成,肯借山翁养病身。 - "创新小阁画难成":描绘了一个小阁楼内,画师在努力创作,但画作尚未完成。这里的“创新”指的是绘画的创新,而“小阁”则可能是指一个小房间或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 - "肯借山翁养病身"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关心岁月似惊波,少日无成奈老何。 - 解释:岁月如同惊涛骇浪般快速流逝,年轻时未能取得成功,现在到了老年却感到无力回天。 - 译文:关心着岁月如波涛般汹涌,年少时未曾成就,如今已老,无能为力。 2. 别久帝京知事少,住长客舍识人多。 - 解释:离别京城已久,知道的事情少了;在客舍居住时间长,认识了许多人。 - 译文:离别京城已久,了解的事情变少;在客舍居住时间长
注释: 初说戍渔阳,俄传出定襄。 朝朝征马过,春草不曾长。 译文: 当初说是驻守在渔阳,后来忽然传出要驻守在定襄。 每天早晨征马走过,但春天的野草没有长高。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艰苦生活的感慨和忧虑。 “初说戍渔阳”一句,交代了诗人被派往边防的情况。渔阳是当时边疆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诗人初到这里时,还想着能有所建树。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里的环境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沧桑,从百川无敌的大江到残虏自缘他国的废败,从边塞战马的全副武装到波阔征船半起的楼。每一处都是历史的印记,每一次都凝聚着民族的力量。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呼唤。 首句“百川无敌大江流”,以浩瀚无垠的江河为背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百川汇聚成海,象征了无数先烈的鲜血与牺牲,成就了如今的国威。诗人以大江为喻
我们要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掩卷”:掩卷通常是指放下书本,这里可能表示作者对当前局面的失望或无奈。 2. “盈箱积案欲何如”:盈箱积案,形容书籍、文献等堆积如山。这里的“何如”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3. “误尽苍生半属渠”:误尽苍生,指误国殃民。这里强调了诗人认为某些人物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4. “陆贽外谁无负学”:陆贽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宰相
雪 无雨无云晓色乾,忽惊瑰璧满檐端。 不教声到窗前觉,应恐愁添屋下寒。 占瑞农官寻玉尺,析酲公子索金盘。 柴门睡起无多事,卷上疏帘带竹看。 【译文】 大雪初霁,天清气朗,屋檐积雪晶莹明亮。 雪声似乎未至,窗前已感到寒意。 农民占卜丰年,官员寻求玉尺,以测吉凶。 酒客解渴,公子索金盘,以助饮兴。 柴门之外无事,卷起帘子观赏窗外的雪景。 【注释】 1、 无雨无云:天气晴朗。 2、 干:干燥。 3、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此题注意“断垣荒棘疑无路”一句中的“疑”,突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不称郡侯来把酒”“偏宜野客借观书”,突出亭子的幽静之美。“临阶汲水防苔滑,隔岸看山爱柳疏”,突出亭子环境清幽的特点。最后两句是说,没有老朋友时常来访,这等景色就太美不胜收了,落樵渔之笔,更显空寂。
寓泉之安溪 已恨逢人语不通,更堪烟岭隔千重。 山城纵是如花好,海雾终愁似墨浓。 远信断无鸿可寄,故乡惟有月相逢。 闲于荔绿蕉红处,步屧时留到晚钟。 注释:我已经讨厌与人说话沟通了,更可恶的是隔着重重的烟山岭。 即使山城的景色如花般美丽,但海雾始终让我感到像是浓浓的墨水一样。 远去的信使断了,我无法通过鸿雁传书寄出我的思念;只有那一轮明月能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气息。 当我在荔绿蕉红的地方闲逛时
注释: 1. 中年已悟昔皆非,正学无师更可悲。 2. 诗道纵能通阃域,圣经曾未涉藩篱。 3. 拟从周子参无极,更为东莱续近思。 4. 适意舞雩时一咏,区区何用苦吟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阁卷云雨,危亭压沧洲。 日照澄江静,烟生紫翠稠。渔舟逐水爱,猎火照空愁。钟鸣出郭曲,舟去入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