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此诗为诗人观星有感而作,抒发了诗人对于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九天有象不虚呈”“历历都关国重轻”两句,意思是说:天上的星辰,是人间政治的写照,每颗星都有它的意义,都是国家轻重的重要标志。诗人用“象”比喻“天象”,“重轻”指政事得失。诗人通过仰望天象来推测国家大事,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关切之情。这两句中,“天象”与“国重”之间形成了一个隐喻
注释: 1. 晚凉:指晚上的凉爽天气,也指夜晚。 2. 窗前洒地著胡床:在窗户前摆放一张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 3. 浴罢闲来坐晚凉:洗完澡后悠闲地坐在晚风中。 4. 更取壁灯移暗处:取下墙上的灯具移到暗处。 5. 待他月上竹边墙:期待月亮爬上竹边的墙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夏景色和诗人悠闲生活的诗。诗中通过“晚凉”、“窗前洒地著胡床”、“浴罢闲来坐晚凉”等词语,勾勒出了一个宁静
翻译如下: 学道先须学忍贫,缊袍蔬食当华珍。 抠衣所欠参前辈,开卷犹欣见古人。 暗坐雨窗心似月,冷眠雪屋气如春。 向来酷意耽吟事,今亦相忘越与秦。 注释: 学道: 学习道家的教义和道理。 学道先须学忍贫: 学习道家的道理首先要学会忍受贫穷。 缊(n y m)袍: 用乱麻做的粗布衣服。 蔬(su2)食: 素食。 华珍: 珍贵的食物。 抠衣: 穿着破旧的衣服。 所欠: 缺少。 参: 借鉴,参考。
海陵堡城 四面蒹葭水接天,中间一片是人烟。 相逢尽喜干戈息,白鹭飞来立战船。 注释: 四面:四面都是。蒹葭:芦苇,这里指水边长满了芦苇的水滨。 干戈:兵器的总称,也指战争。 尽喜:都很高兴。 白鹭:白色的大雁,常在湖边、河边等处觅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海陵堡城风光图。首句“四面蒹葭水接天”描绘了海陵堡城四周的景色,水边长满了芦苇,与水面相接,显得十分宁静
【注释】 海陵之堡城:指金朝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藉藉:声音细微。 水乡:指杭州一带,因有西湖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杭州生活的一个片段。 “边声藉藉早秋风,稻未黄时枣又红。”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杭州的秋天景象。秋天来临,风声阵阵,而此时稻谷尚未成熟,但枣子已红了。这里的“边声”指的是远处传来的声音,可能是因为战乱或者迁徙引起的。而“藉藉”则形容声音细小、细微
仪真 多旨楼边古柳斜,龙渊寺里隔荷花。 清风尽日无人管,半属僧家半妓家。 译文注释 多旨楼:即多景楼,位于扬州市东关街北侧。 古柳斜:指多景楼上的柳树。古柳:指垂柳。 龙渊寺:在扬州城西北的山脚下。隔荷花:指寺内种有荷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扬州仪真城的风光。首句“多旨楼边古柳斜”写景,描绘出一幅多景楼上古柳斜挂的画面。第二句“龙渊寺里隔荷花”写人,点出寺内种有荷花。第三句“清风尽日无人管”
仪真 贩来北枣堪充膳,种得西瓜可析酲。 总是中原旧风物,不堪今日是边城。 【注释】 仪真:今江苏扬州。 【赏析】 “贩来北枣堪充膳”意思是说,运来的北边特产枣子可以用来当饭食。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北方食物的喜爱。 “种得西瓜可析酲”意思是说,在南方能种出西瓜,可以解酒渴病。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南方食物的喜爱,同时也写出了南北风味的迥异。 “总是中原旧风物,不堪今日是边城”意思是说
【注释】 通之海山楼:即通天门。通之,是通晓的意思;海山楼,指通天门上的观景楼。落成,指建成。雉堞,城上短墙,此处泛指城墙。五马行庖,古代皇帝所御用的厨房,这里指皇宫的厨子。此,指海山楼上的御膳房。地峻,地势险要。鬼神愁设险,鬼神也担忧建楼太险,怕它成为祸根。听谈兵,听人谈论战事。霞羞彩帜,形容云霞因太阳而显得羞涩。霞羞,云霞因阳光而变得娇美。依山敛,依着山峰收敛。月斗金杯,月亮像金杯一样明亮
山月 《山月》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山月”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景画面。 注释: 1. 山月共徘徊:山中的月光与自己相伴,相互映照。 2. 山泉酌一杯:用山泉水调制酒,品尝其中的乐趣。 3. 诗成无笔写:诗歌已经创作完毕,无需再用笔墨记录。 4. 画石记苍苔:将山石上的青苔用画笔记录下来,以此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 在山中
海陵 绕城无数菜花黄,隔岸蒹葭接大荒。 不分塞鸿偏得意,年年春老未还乡。 注释:海陵城的四周,有无数的油菜花在盛开,它们的颜色如同黄色一样明亮。而海陵城外的蒹葭则一直延续到远方的大荒野上。这景象与塞外大漠中的景象相似。然而,那些被驱逐的塞鸿却似乎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它们依然能够自由地飞翔。每年春天,当万物复苏,塞鸿却始终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