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珝
海陵之堡城 其一是宋代诗人毛珝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诗中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水乡风光画卷。下面将按照要求的格式进行解析: 1. 诗句原文: 四面蒹葭水接天,中间一片是人烟。 相逢尽喜干戈息,白鹭飞来立战船。 2. 译文解释: - “四面蒹葭水接天”描绘了水边的芦苇和水面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 “中间一片是人烟”则展现了村落的繁华和生活的烟火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江山依旧昔人非,多少兴亡问不知。”意思是:江水依旧,但人事全非,许多的兴衰更替,我实在不知道该问谁。这两句诗是说:江山依然美丽如旧,但是人已不是从前的人了,许多兴废盛衰的变迁,自己实在是不知道该问谁。诗人通过“江山”与“人”的对比,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流露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雁去又逢重到日,凤归安得再来时。”“雁”是候鸟
【注释】 吴门:指苏州城。田家:农家。十咏:指《吴门田家图》。转水劳:水流急,车声杂。一堤:长堤。元:同“原”。东乡:即东乡,泛指家乡。逍遥:闲适、自在。滟滟:波纹起伏的样子。原注:“此是吴江之水。”淡水潮:即“白洋江”潮,又名“东江”,发源于江苏太仓县白茆镇,流经苏州至海门市入长江。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吴门田家图》的图画,画面上展现了诗人家乡的水乡风光和宁静的生活。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以及手法。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手法作答。“主家租入有常规,十月开仓不许违”的意思是:主人家的租用有规定,十月开仓不许违抗。这是说地主的租税制度十分严格。诗中运用赋法,写出了佃户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关系。 “占得头筹先众了,绕身红彩送将归”的意思是:夺得第一的头名,胜过了众人,身上披着红彩,高兴地回到家里
吴门田家十咏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之一。 全诗如下: 西乡本是最高乡,今岁收成亦倍常。 瓦鼓彩亭连日闹,谁家不谢白龙王。 注释: 1. 西乡:指西乡县,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西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 2. 最高乡:比喻最繁荣的地方。 3. 今岁:今年。 4. 倍常:比往常多出一倍。 5. 瓦鼓彩亭:指装饰着彩色的亭子,可能是某种节日或庆典活动。 6. 连日:连续几天。 7. 白龙王
【解析】 1. 吴门:指江苏省苏州市。田家:农家。十咏:这里是指十首诗,《全唐诗》《全唐文》中都未收载,疑为后人伪托。 2. 一涝失冬收:上年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庄稼无法收割。涝:水灾。 3. 逋债于今尚未酬:欠下的债务至今还没有偿还。逋(bó):拖欠。 4. 偶为灼龟逢吉兆:偶然用龟甲占卜得到好兆头。偶:偶然。 5. 再供租约赁耕牛:又得借到租牛来耕种土地。再供:又提供。 6. 译文
注释:吴门的田家少女最为风流,戴着白色的角冠、黑色的帽子。她笑着询问旁人:披上衣服后,能遮日色又遮羞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田家少女的形象。她头戴白角冠,身穿黑帽,形象美丽动人。她笑着问旁人:“披上衣服后,能遮日色又遮羞吗?”这句话既表达了她对自己的自信,也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生活气息
注释 1. 仪真:指江苏省扬州市,古称仪征。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或故乡。 2. 频年岁稔少干戈:连续几年丰收,战乱较少。 3. 到处人能贩五河:无论哪里,都能听到关于五河(可能指扬州周边地区)的繁荣和富饶的故事。 4. 只道鹾舟偏辐辏:人们普遍认为,五河地区是盐船聚集的地方。 5. 玉杯泾段近年多:最近玉杯(可能指某个地方)的盐业产量增多。 译文 连年丰收,战争稀少,各地人都忙于贩卖五河的盐。
注释: 竹编的鱼篓成双地夹在河边泥土上,靠近城墙的沟渠里种出来的最肥美。 装满鱼后回家种下去,比到岭南去贩运货物还要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丰收景象的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表现了田家劳动的喜悦心情,赞美了农民辛勤耕作的精神
【注释】苍苍:茂盛的样子。瓶罂:酒器。斛面:指用斛来称量酒的容量,即“斗”。监庄:官署。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家在一年结束之际的情景。前两句写农民辛勤劳动,把粮食都藏好了,只等官府征收;后两句又写农民担心官府增加赋税,所以先向官府献上鸡、鸭、鱼、肉等物。全诗语言质朴,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