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珝
浙江 白鹇旧事随波去,太极阴阳自吞吐。 长虹夜贯黑头船,四纪沙迎相公路。 冯夷作剧真等闲,五都有客雄其间。 上林三官浪忧国,千年海底生铜山。 译文: 浙江 白鹇鸟的故事随着波浪消逝,太极阴阳之道自在运行。 长虹横跨夜空,如同黑头的船帆,四世纪以来,沙洲迎来相互交错的道路。 传说中的冯夷在此处随意作戏,五都有人在这里雄踞一方。 上林三官为国家忧虑,历经千年,海底生出一座铜山。 注释: 1.
诗句释义 1. “风吹芦叶江头路,江水江天共秋暮。” - “风吹芦叶”描述了秋风中芦苇随风摆动的景象。 - “江头路”,即长江边的道路,这里指诗人行走的地方。 - “江水江天共秋暮”,描绘了秋天的傍晚时分,江水与天空在黄昏中融为一体的景象。 2. “边淮寒早客行稀,只有征鸿向南去。” - “边淮寒”指的是边境地区的寒冷天气。 - "早客"可能指早晨出行的人。 - "行稀"说明行人稀少。 -
【解析】 沧浪亭 濯缨人去水空寒,事属明时欲问难。日暮客归园馆闭,鹭鸶飞上石棋盘。 注释译文: 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范仲淹任苏州太守时所建,后毁于兵火,1084年重建于今苏州园林内。此诗为作者重游时所作。 “濯缨”二句:指当年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有“清风明月为伴”的逸兴,但因“事属明时”,即在宋代,所以无法施展抱负。 “日暮”二句:“日暮客归”,即傍晚时分,人们纷纷归家了;“园馆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意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本题中“石湖”一诗的注释,“石湖”:指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接薜萝”:形容湖面宽阔如海;“功名馀事”:指名利是身外之物(即功名利禄是身外的闲事);“吟多”:吟咏诗文;“鱼鸟皆堪敬”:鱼儿鸟儿都是值得尊敬的生灵;“曾见乌巾照碧波”
墨龙 真人尸居雷八荒,断砖残墨生苍茫。 鲵桓下■九渊黑,神光倒射角与亢。 明明元气淋漓迹,水底焚槐海波赤。 周流万化元无极,姑使人心识天则。 注释: 1. 墨龙:指的是一种黑色的龙,通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象征着神秘和威严。 2. 真人:指的是传说中的神仙,具有超凡的能力。 3. 尸居雷八荒:形容真人的气势磅礴,仿佛可以震动整个宇宙。 4. 断砖残墨生苍茫:形容文字虽然残缺不全
东风 东风吹暖,像母亲慈爱地抚摸。想报养育之恩,却无以报答。 自粘花瓣做斑点衣服,起舞捧起春醪劝春起舞。旁人笑我年纪大这样,我也笑着他们快赶上你了。 梅花也笑柳都舞起来了,你不喝酒就出童羖吧。 译文: 春风如母亲般温暖,想要回报养育之恩却无处施展。我把自己粘上的花瓣做成斑驳的衣服,起来舞动捧起春天的酒为春天助兴。旁人嘲笑我年岁已高如此模样,我也嘲笑他们的衰老快要赶上你了。梅花和柳树都在欢快地舞蹈
【注释】 吴门:今江苏苏州市。田家十咏,即《吴中田家十咏》。长襟侈袖若僧衣:指穿着宽大的衣服,像和尚的袈裟。长襟指衣服的长袖子,侈袖指宽大的衣服袖子。若,好像。僧衣,即袈裟,古代和尚所穿的衣服。扁舟:小舟。郭嬉:城郊游乐。好是:真是。醉归:喝醉了回家。村舍,乡村住宅。声声耳畔阿郎儿:形容酒后说话的声音,阿郎儿为吴地方言,意为男子,这里指丈夫。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田家子弟
注释: 1. 种竹:指种植竹子。 2. 山居无力尘居俗:在山林中住着感到力不从心,生活在世俗生活中。 3. 有客劝予惟种竹:有客人劝说我只有种竹子了。 4. 种成贫家可骤富:种完竹子可以突然变得富有起来。 5. 翠色琅玕绕君屋:绿意盎然的竹子环绕着你的房子。 6. 清晨荷锄斸溪岸:早上拿着锄头挖掘溪岸。 7. 分得溪光入城绿:将溪水的光彩引入城中。 8. 暮年百事课功迟:到了晚年,做事情都晚了。
【注释】 吴门:今江苏苏州。田家:农民。十咏:即《吴中田家十咏》。主家:指地主。文榜:科举考试的榜单。又:还。围田:围田租,即佃农向地主缴纳的一种地租。科丁:科举考中的士人。各备船:各自准备船只。桩深:插桩稳固。笆土稳:插桩稳固。垂柳:杨柳。护围边:护卫堤岸。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是“吴中田家十咏”之一,写的是江南水乡一带的田园风光。全诗描绘了春日里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色
这首诗的译文是: 乡村处处都吹奏着鼓笛,庆祝秋天丰收的欢乐,露水尚未冻结,霜气也未降临。 那些无赖的酒家却偏要赚钱,他们把上元夜灯早早地挂起来。 注释: 1. 村村(cūn cūn):到处都是。 2. 乐秋成:欢庆秋天的丰收。 3. 罔利:不正当得利。 4. 隔年:次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吴门农村的节日景象来表达对农民辛勤劳动成果的赞美和对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不满。 第一句“村村鼓笛乐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