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隆阿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从题材、主题、作者情感及手法等角度赏析。 “和风习习送微凉,谷雨初逢昼渐长”,首联写天气转暖,春光明媚。“和风”指春风和煦;“习习”形容风轻柔细密,也指微风轻拂的样子。“送微凉”是说春天来了,气候温暖,使人感到舒适宜人。“谷雨”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雨水增多,气温升高,大地回春
【注释】 ①匝地:遍地、到处。②飞禽爪印泥:指野鸟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印迹。③阜:山丘。④天入远村低:天空渐渐隐入了远处的村庄,显得越来越低。⑤云增色:天色渐暗,云朵增加了色彩。⑥巨流:大河。西:西边。⑦遥:远远地。 【赏析】 《过十三站由南甸至牛庄作》是清代诗人王渔洋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从南甸出发,经过十三站到达牛庄途中所见所感。全诗四句,语言朴素,意境清远空阔,富有生活气息。首联“匝地皆铺雪
【注释】 望:遥望,远望。医巫闾:山名,在辽宁省西部,主峰大秃顶子山海拔936米。海堂(hǎi táng):指海神庙。旧时民间有在山顶建庙祭祀海神的习俗。此句谓山巅建海堂。 耶律氏:辽国皇族姓氏。 让德迈寻常:让德高迈于常人。 大地涵灵秀:大地蕴藏着灵秀之气。 贺公:贺兰进之。 干戈靖一乡:用武力征服了一方土地。干戈:武器;戈和矛的总称。 管公避魏乱:管宁(163—234)。三国魏晋之际人
【注释】 征鞭且止莫频挥:征鞭,出征时的马鞭。频,多次。挥,挥动。 徙倚车中望翠微:徙倚,徘徊。车中望,坐在车里看(远山)。翠微,青绿色,指远山。 沿路细尘冲马起:冲,直上。细尘,细微的灰尘。马起,指马扬起尘土。 随风轻絮扑人飞:随风,随着风的方向。轻絮,轻飘飘的柳絮。扑人飞,指柳絮随风飘落下来落在人的身上。 驿旁列树因时补:驿,客店。因,因为。时补,按时修剪。 水面残花何处归:残花,凋谢了的花
注释:才觉凉风袭碧纱,空堂老树聚昏鸦。闲从窗下听风叶,也似春前感落花。 译文:才感到一阵凉爽的风拂过碧绿的帘子,静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只见几只乌鸦聚集在老树上。我闲暇时从窗下倾听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这声音也像春天来临之前,我感受到那些花瓣纷纷落下的样子。 诗写性情存旧草,水分甘苦试新茶。飘蓬燕韨勾留久,旅馆萧条不是家。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孤独旅人的生活状态。他在旅途中,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
【注释】 1. 沈阳村居西轩即事:在沈阳村中居住,西轩是作者的住所。即事:即兴之作。 2. 得失何须太认真:何必太过在意得失。 3. 新:新鲜。 4. 苔衣印绿闲停屐:苔藓的绿色衣裳覆盖着地面,停下脚步。 5. 柳眼垂青暗相人:细长的柳叶下垂着青色的光晕,像眼睛一样看着人。 6. 好鸟尚知求乐土:美好的鸟儿知道寻求快乐的地方。 7. 游蜂惟解恋芳尘:漫游的蜜蜂只知道留恋花的芳香。 8.
我听说长白山,山高数万仞。 未入古版图,因让此山峻。 拔地更摩天,指作幽州镇。 诸峰如儿孙,俯首各效顺。 木叶虽有名,视此称后进。 石产珣玗琪,尔雅堪徵信。 疑即今锦川,珍奇同玉润。 宝藏待人求,山灵不悭吝。 朅来值夏初,残花落成阵。 领略勿太疏,停车子细认。 注释: 1. 我听说长白山,山高数万仞。 —— 我听说长白山,山高耸入云,有数不尽的高峻。 2. 未入古版图,因让此山峻。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白蝶 花影倚斜不待扶,偶从花里见花奴。 - 注释:花朵的影子斜倚在一边,不需要人搀扶,偶尔在花朵中见到了“花奴”。这里的“花奴”可以理解为花朵中的精灵或者蝴蝶。 - 赏析:首句描绘了一幅自然而又生动的画面,花朵仿佛有了自己的情感,无需外力就能展现其美丽。第二句则进一步将这种自然美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让人感到既惊讶又温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中,“行次蟒沟”是第一句,写的是作者行走在蟒沟的所见所感。“怪底”的意思是奇怪极了,“别样新”指的是景色异常美丽
这首诗描绘了望医巫闾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首句“群山如奔马”,用奔马比喻群山,形象地描绘了群山的形态,给人一种生动、灵动的感觉。 “崚嶒豁远眸”,描述了群山的陡峭和高远,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第二句“东畔绾凌河,西陲控锦州”,提到了群山的位置,分别指向东边的凌河和西边的锦州,展现了群山与河流、城市的紧密关系。 第三句“北连紫塞关,南赴碧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