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素
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 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 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 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 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注释: - 上元节是元宵节的前一天,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听太清宫步虚”。这里的“步虚”指的是吹奏乐器,模仿天界的仙乐。 - “仙客开金箓”中的“金箓”可能是指一种神秘的符咒
注释:登上香阁远眺,争着登高望远。 林间踏青游玩,席上有美味佳肴,心情愉悦愉快。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春天游春时的情景。诗人在登高望远的同时,也不忘欣赏四周美景,“骋望”即“放眼”。第二句写在香阁中登高望远。第三句写春游之乐。最后两句写宴席上的欢乐。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寒云轻重色 注释:形容云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仿佛是轻纱一般轻盈。 赏析:此句描绘了云彩的轻盈、多变,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佳期当可许,托思望云端。 注释:美好的时光应该值得期待,我将我的思绪寄托在遥远的云端。 赏析: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鳞影朝犹落,繁阴暮自寒。 注释:早晨的鱼影还映在水面,而到了傍晚阳光下的树影却显得更加幽暗。 赏析
天马辞二首 赏析唐代诗歌之美 1. 诗句释义 - 天马初从渥水来 - 郊歌曾唱得龙媒 - 不知玉塞沙中路 - 苜蓿残花几处开 2. 译文解析 - 天马初从渥水来,郊歌曾唱得龙媒。 - 不知玉塞沙中路,苜蓿残花几处开。 3. 诗词背景与鉴赏 - 《天马辞二首》是唐代诗人张仲素所创作的诗歌作品。 - 通过描绘天马的生动形象和周围环境,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作者介绍 - 张仲素,唐代诗人
【注释】 杂曲歌辞:乐府诗的一种,多是民间流行的歌曲。圣明乐:即《圣明乐》或《皇明乐》。 玉帛殊方至:用“玉帛”指代贡奉的珍宝和礼物,“殊方”指远方异域的地方,“至”表示来到。意思是远方的珍宝和礼品送到了。 歌钟比屋闻:用“歌钟”泛指音乐歌舞,“比屋”指每家每户,“闻”表示听到。意思是家家户户都听到了音乐歌舞。 华夷今一贯:用“华夷”指代中原地区与边疆各族,“贯”表示统一,“一致”表示相同
【注释】 杂曲歌辞太平乐:一种古代的诗体。太平乐,指太平盛世。杂曲歌辞,就是杂言古诗。 圣德超千古:圣德超越古今所有帝王。 皇威静四方:皇威震慑四方。 苍生今息战:百姓如今停止战争。 无事觉时良:无事的时候,天下太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所作,表达了对当今社会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的赞颂。首句“圣德超千古”点明主题,赞美了皇帝的圣明之德超越了历史长河中的所有帝王
玉绳低建章 迢迢玉绳下(天体:北斗七星),芒彩正阑干。 稍复临鳷鹊(鳷,音yì,喜鹊),方疑近露寒。 微明连粉堞(堞,dì,城上矮墙),的皪映仙盘。 横接河流照,低将夜色残。 天榆随影没(榆树),宫树与光攒。 遐想西垣客(西垣,指皇宫),长吟欲罢难。 注释: 1. 玉绳:北斗星。建章:宫殿名。 2. 迢迢:遥远的样子。 3. 芒彩:星星的光芒。 4. 阑干:栏杆。 5. 稍复:又。 6. 鳷鹊
以下是对《塞下曲五首》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三戍渔阳再渡辽:渔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三戍,即三次驻守。再渡辽,再次渡过辽河,指在北方边境上保卫边疆。 2. 骍弓在臂剑横腰:骍(xiāng),红色的意思。騂(yì)弓,一种用红毛装饰的弓。剑横腰,形容士兵的英勇姿态。 3.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匈奴,古代北方的民族,以游牧为生。知名姓,知道中国的名字姓氏。休傍阴山
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 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境上保卫边疆的壮丽场景和英雄气概。诗中描述渔阳三度渡过辽河的壮士手持騂弓,佩剑挂在腰间,展现出一种英勇无畏的气概。接着描述了匈奴对中国的敬畏,即使匈奴也知道中国的名字姓氏,也不敢靠近阴山,更不敢射雕雁。最后提到了燕然山下有碧油幢,展现了唐代西北边陲的边防军队设置的旗帜和军营
注释: 躞蹀宛驹齿未齐,摐金喷玉向风嘶。 来时欲尽金河道,猎猎轻风在碧蹄。 天马辞二首 第一首:骏马缓缓地行走,还未长出牙齿,昂首奔驰,发出声响。它挥动着金色的辔头和玉石般的缰绳,仿佛在狂风中嘶鸣。 第二首:它来到金河岸边,准备渡过河流。猎猎的清风拂过它的碧绿的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