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岸登
《菩萨蛮·梨花满地东风恶》赏析 沈岸登的《菩萨蛮·梨花满地东风恶》描绘了一幅深具画面感的春景图。首句“梨花满地东风恶”,便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春日里梨花如雪,风中带着些许寒意的景象,东风的恶劣仿佛也给大地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次句“平芜一片烟如幕”,则将目光转向广阔的平原,烟雾弥漫,如同一层薄纱笼罩着整个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静谧与宁和。 诗中的第三句“着意柳条低”和第四句“香芹污燕泥”
诗句原文: 隋堤系缆水平沙,板桥斜。那人家。记得门前,一树有枇杷。唤起当垆同对酒,红烛护,绿窗纱。津帆容易隔峰霞,秣陵花。白门鸦。锦瑟凄凉,一度感年华。三十六鳞浑不见,惟有梦,到天涯。 注释: - 隋堤:隋朝时期的堤防。 - 系缆:把船只的缆绳系在岸边。 - 水平沙:指河水水位较高,沙滩被水流淹没。 - 板桥:用木板搭建的桥梁。 - 那人家:指某户人家。 - 记得门前:我记得门前有一棵枇杷树。
【诗句释义】 剪就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缝取神针,薄言缬之(将花纹用丝线缝缀)。爱篆消金鸭(喜爱把印章放在金鸭上熏)未熏先透,佩添珠衱(腰间挂着珍珠带),欲卸同持。 【译文】 我剪制了一把并州的快刀,缝制了一枚神奇的针,再用细丝线在上面绣上了精美的花纹。我非常喜欢把印章放在金鸭子里去熏,还没等熏呢,它就已经透出了香味。我又在腰间佩戴上了珍珠带子,想摘下来的时候又舍不得了。 【赏析】
【注释】 “采桑子”是词牌名。此首词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调笑令》、《踏歌词》。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 桃花:指落英缤纷。 马首:即马头。 “桃花马首桃花放”,意为桃花开得正好,就像骏马昂首奔驰在春天的原野上。这句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小雨初收”,意为刚刚过去的雨已经停止。这句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
【解析】 此词写女子与男子的相会,全篇以“醉”字贯穿始终。上片写相逢时的情景,下片写相逢后的情景。上片“记听歌声”,点明相逢的原因;“曾隔院、催人梦醒”,说明相逢地点;“碧纱窗里”,“遥山横黛”,描写相见时的环境,渲染一种幽寂的气氛;“剪瞳人一双秋水”,写女子容貌之美;“有限深杯”,暗示两人的欢聚时间短暂。下片“便真个教人沉醉”,写两人相会的情态,是“真个”的陶醉。最后“一回醒,一番憔悴”
【解析】 本首词上阕写“停桡柳岸,柁楼斜罥鱼罾”,下阕写“罗袜舷深不见,明珠佩解何曾。凉波空自碧千层。水荭花外,斜照落疏藤”。 (1) 停桡:指停下船桨。柳岸:指江边。 【译文】 记得在停船的地方,船头正对着柳岸,船上的舵楼斜搭着捕鱼的网,我无力地倚靠在船舷旁。(“玉纤”二句)绿纱窗护着,里面放着像冰一样凉爽的簟席。 (2) 罗袜:即“罗裙”,指女子的丝织长裙。舷:同“船舷”,指船的侧边。
好事近 · 康山 花径石阑斜,落日千家城阙。寒思春芜一片,露蒜山晴雪。 武功去后有高台,容我醉明月。已是乡心无那,更管弦悽切。 译文: 在康山的花径旁,斜倚着石栏杆,看着夕阳渐渐西下,万家灯火映照的城阙显得格外寒冷。心中思念春天的野草一片荒芜,露蒜山上的晴天白雪更加凄凉。 离开武功之后,那里有一个高高的台子,让我能够欣赏到明亮的月亮。虽然已经身在远方,但内心的乡愁却无法消除
【注释】 (1)永遇乐:词牌名,双调。 (2)何事飘零:为何漂泊不定? (3)天涯:此处指远隔万里。 (4)羁旅:客居他乡。 (5)邗江:扬州别称。燕市:指京城长安。 (6)客泪:指作者的眼泪。 (7)银灯初卸:指除夕之夜。 (8)金壶:指酒杯。 (9)更谁听:谁又来听取? (10)扬州歌吹:指扬州的乐曲和歌舞。 (11)拨火:取暖用的工具。 (12)清溪、白屋:指隐士的住所。团圞:指兄弟
注释: 1. 晶帘控:指女子用晶莹的珠帘遮住自己的脸。 2. 花阴动:形容女子脸上的妆容如花朵般娇美,阳光下显得更加动人。 3. 西邻旧日曾窥宋:指女子曾经看到过西邻的人或事。 4. 青鸾悄:形容女子安静、温柔的样子。 5. 窗纱窈:形容窗户上的纱帘幽深、朦胧。 6. 阿环来未:指阿环是否已经来到面前。 7. 密香须到:指女子的香气必须到达面前才能被闻到。 8. 早:表示期待和盼望的情感。 9.
【注释】 是处:到处。梅花:指春梅,亦用以比喻佳人。漏泄:透露。山六扇:屏风上的图案。罗帐:织有花纹的被子。细马:小马。娇面:娇好的容颜。凭阑:倚着栏杆。听犹颤:听着声音还有颤抖之感。 赏析: 《蝶恋花·立春日同竹垞赋》是一首描写春光和闺房生活的词,词中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人们欣赏美景、欢庆新春的情景。 上片开头“是处梅花香近远,点点苔枝,漏泄春光浅”写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