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频
及第后还家过岘岭 李频七言绝句鉴赏 魏驮山前一朵花,岭西更有几千家。 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魏驮山前一朵花”:描述了魏驮山前的景色,山前有一朵花,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 “石斑鱼鲊香冲鼻”:描绘了石斑鱼鲊的香气,让人垂涎三尺,充满了诱惑。 - “浅水沙田饭绕牙”:浅水中的沙田饭,细腻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2. 译文对照: -
永拟东归把钓丝,将行忽起半心疑。 青云道是不平地,还有平人上得时。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永拟东归把钓丝” - 解释:长久以来,他计划着东游归来,手持钓鱼竿。 - 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钓丝”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意境。 2. “将行忽起半心疑” - 解释:正当他准备启程之时,心中突然升起了动摇的疑惑。 - 情感表达
【注】终南山,在陕西省。长安城禁门鼓角之声,因终南山而止。晓夜指日出前后。朝客,指早晨登高远望者。《旧唐书·李泌传》载:李泌与王缙有隙,一日,缙登高台,召泌饮,酒酣,缙曰:“我与足下相别已久。今日幸一相会。”泌曰:“仆自顷日以来,常怀忧惧。今夕何其幸哉!”缙大笑曰:“足下何忧耶?”泌曰:“吾闻天子在丰、沛,天下响应。今上在东宫,足下何喜耶?”缙曰:“吾见天子居内,外无强臣之援耳
【注释】 1. 太学: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 2. 春闱:春季的科举考试,又称“乡试”。 3. 首领诸生:领导其他学生的官员,此处指考官。 4. 具庆:大吉大利,这里用来形容中举后带来的好运和荣耀。 5. 纵马行青草:骑着马在青草地上疾驰。 6. 楚国寄:比喻家乡遥远。 7. 汉山:指南方的山脉,此处泛指家乡。 8. 知己:知心朋友,好友。 9. 华省:朝廷,官场。 10. 看君再发机
诗句: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译文:在月光之下,我怀疑是否能得到与桂树相连的命运之缘,春天又一次地来临,却又要等待下一个秋天。 注释: - 桂缘:指与桂花相联系的缘分或命运。 - 春天又待到秋天: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春天象征着新生,而秋天则意味着结束和衰老。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的《述怀》,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句释义与赏析 李频《即席送许□之曹南省兄》解析与解读 1. 梅烂荷圆六月天:描绘六月景色,展现季节特征 - 诗意描述:描绘了梅子成熟、荷花盛开的夏日景象,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 象征意义:梅花和荷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等品质,此处通过描绘它们的美丽,暗示着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盼。 - 艺术手法: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2. 归帆高背虎丘烟
【注释】 浮世:人生,尘世。相送老:相送,即送别;总应,总是如此。偏远,偏指自己。此回:这回。 棹:船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长安为官时,刘驾从洛阳来访,两人同游并赋诗唱和。这次又去洛阳了,故有“共君偏更远行多”之句。前四句写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后二句写送别时的情状。 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会变化的,因此,人与人相遇是短暂的,而分别又是经常的事。次句说自己与刘驾分别时的心情
【注释】 奉和郑薰相公:指唐代诗人郑畋的诗。郑畋是唐僖宗时期的宰相,与白居易友善。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环绕着几棵松树的草亭,就成了彭泽县有名的风景名胜。 莲峰隐去难辞阙,浐水朝回与出城:莲峰隐入云层,难以告别皇宫;从长安回到浐水边时,又回到了洛阳城外。 【赏析】 此诗应是郑畋在任宰相时,对友人白居易所作《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的奉和之作。 首联写景。“三四株松匝草亭”,写出了环境之美
注释: 春日旅舍:在春日期间的旅店。 未识东西南北路:未曾熟悉方向。 青春白日坐销难:形容时间过得很快,难以打发。 如何一别故园后:怎么一离开故乡就那么快呢? 五度花开五处看:意思是说,无论在哪里,看到花的时候都感到新鲜。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春天、时间和空间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日旅舍”、“青春白日”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注释:忽然之间,我从一官宦之位被流放,无罪无故,子细知晓。到了长江边,听到杜鹃的叫声,想你魂魄也会跟随我一起来到这里吧。 赏析:诗人在仕途中遭遇了不幸,被迫远离故乡,流落他乡。这首诗通过写自己听到杜鹃叫唤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忽从一宦远流离”,直接点明诗人被贬谪的事实,而“无罪无人子细知”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表达了他对此的无奈和辛酸。第二句“到得长江闻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