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静夜往来绝,垂虹跨秋水。 -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夜晚,四周非常寂静,没有来往的人声和车马声。"垂虹"通常指的是横跨河流或湖泊的桥梁,这里用来指代桥。桥横跨在秋天的水面上,显得格外醒目。这句诗通过描写环境的宁静和桥的壮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2. 两岸绿杨中,人家明月里。 - 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夜晚的景象。"绿杨"指的是两边的杨柳树,它们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注释】 咸塘:地名,今属广东。晚棹:傍晚划船。 【赏析】 此诗描绘了渔民在潮涨时归家的场景。 首联“寒塘潮渐满,暮艇赴潮归。”写诗人乘舟归家,看到夕阳西下,寒塘里的水渐渐涨满,渔船正驶向海边回程。“寒塘”点明时间、地点,是冬日的景象;“潮渐满”说明潮水已经涨得很高,与上句的“晚”字相照应,写出了傍晚时分的景色。“暮艇”指傍晚的小船。“赴潮归”点明主题。这里用一“赴”字
陌上逢琵琶女 在乡间的小路上遇到了弹琵琶的姑娘。 朝抱琵琶出,暮抱琵琶还。 早晨抱着琵琶出门,傍晚抱着琵琶回家。 注释: ①“抱”:指弹奏。 ②“陌上”:乡村的小路。 ③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她每天清晨都要抱着琵琶出门,晚上又要抱着它回家。尽管时间流逝,岁月变迁,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从未改变。诗中的女子形象生动活泼,充满生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已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答题时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考生在作答时要紧扣这个要求来组织答案。比如: 彭仙乘鹤去,闲室閟松阴。 ①彭仙:诗人自号,即彭泽令。②乘鹤去
【注释】 鹤沙:即杭州西湖。沈克全《鹤沙八咏》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共八首,这里选录的是第六篇。夕照:夕阳西下,余晖照耀。 【赏析】 这首诗是写夕照西湖的。第一句“闪闪落霞边”,写出了夕阳映照在湖边的山影上,犹如点点红霞;第二句“飞惊去两两”,是说夕阳映在水里、空中、山中、树上,把湖面照成一片片红色的影子。第三句“返景入西湾”,“返景”指夕阳西下时,夕阳反射在水面上,使整个西湖都成了红色的一片
【注释】 潮音晚钟:指寺庙中僧人击打晚钟,声音在水面上回荡。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乘船行至鹤沙时,听到僧人击打晚钟,那悦耳的钟声在湖面上空回荡,引起诗人的遐想。诗人由闻钟生情,想到人生如梦的哲理,最后发出“闻时发深省”的深沉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思索与感悟
注释:海日的阳光在空蒙中显得朦胧,仙山在云雾缭绕的中间。 楼前的人指点着,云雾中的鹤飞回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仙山、海日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诗人也通过人指点和鹤飞还等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我一生都在诗酒中度过时光,多次陶醉在扬州散吏的家中。今天又来到东阁,吟咏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梅花。 赏析: 这首《题红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以七绝见长。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富有感染力。这首诗就是一首描写赏梅的边塞诗。 首句“半生诗酒度年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他感叹自己一生都在诗酒中度过,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世事沧桑
春日旅怀二首·其一 行囊萧索总尘埃,花柳参差是处开。 注释:行囊中的财物虽然稀少,但它们并不显得凌乱,反而像是被尘埃覆盖一般,显得格外的朴素。周围的花和柳树参差不齐地开放着,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 译文:尽管行囊中的东西不多,但却被尘土覆盖,显得简朴;周围的花儿随风摇摆,柳树随风摇曳,仿佛都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的复杂情感。他虽然物质匮乏
注释:离别之时,只感到怨恨春天的到来,而不是怨恨江边的柳树。 想要把攀折的柳枝赠给疲倦了的你,可是东风吹拂着枝条,已经落在我的手上了。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时所写。他面对即将离去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惜别之情。他既怨恨春天的到来,又怨恨江边的柳树,这主要是因为春天和柳树都给他带来了别离的愁绪。然而,他更想送给朋友的是攀折的柳枝,而不想留给他的却是东风吹落的柳絮。诗中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