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题解】 这是一组咏物诗。沈克全,字克全,号鹤沙,明代诗人,与杨循吉、李梦阳并称“三杨”。这首诗是其五《东庄春雨》的第二首,第一首已佚。 【注释】 濡:沾润。膏泽:指春雨滋润。一犁:耕田用的犁头。 【译文】 春雨洒满土地,滋润了庄稼,足可以犁一遍。 听农歌渐远渐小,烟雾迷蒙,看那远处的烟树。 【赏析】 《东庄春雨》是组诗中的一首。前四句写春雨之润泽,后两句写春雨之影响。此诗以“春雨”为题
诗句:久养笼中鹤,如何却放归。 译文: 长久地饲养着关在笼子里的鹤,现在却要将它放回自然之中。我不知道当初它被释放的时候,是否曾经离开过它的主人。 注释: 1. 久养笼中鹤:长时间地饲养着关在笼子里的鹤。 2. 却放归:现在却要将它放回自然之中。 3. 初放日:当初它被释放的时候。 4. 曾别主人非:曾经离开过它的主人。 赏析:
【注释】 支硎山:位于今浙江上虞县西南,是会稽山脉的支峰。 寒泉:冷泉水。 层崖:层层山崖。 冱:凝结、结冰。 清冷泉:清凉冷冽的泉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支硎山风景的诗。诗人以凝练的文字描绘了支硎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首句写空壑积阴晦,用“积”字写出了山间的阴暗;次句写层崖冱冰雪,用“冱”字写出了山崖上的寒冷景象;第三句下有清冷泉,用“下有”写出了泉的位置;最后一句终年流不歇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峭壁拥双扉:形容石门的陡峭和雄伟,用“峭壁”来形容。 2. 亭亭夹翠微:形容石门两旁的风景秀丽,用“亭亭”形容山势高耸。 3. 山灵虽解设:意思是说即使是山神也难以设置这样的美景。 4. 不禁白云飞:意思是即使有白云飞过,也不会破坏这美景。 译文: 石门的陡峭和雄伟让人惊叹,它两边的风景秀丽如同画卷。即使是山神也难以设置如此美景,即使有白云飞过,也不会破坏这美景。
【注释】 支硎山十二咏:这是一首描写支硎山的诗,共十二首。 其四:这是第四篇。 八隔泉池:即隔泉水,在支硎山南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隔泉水清澈见底,仿佛天地间的灵气都汇聚于此。夜晚月光映照,犹如清晨的镜子被打开一般,给人以幽美的感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古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解析】 这是一首写宫女的闺怨诗。“蕉绿映纤裳”,以景衬人,写女子穿着绿色的衣服,在碧翠的芭蕉下,静静地伫立着,她的衣裳被绿色的叶子映衬得格外艳丽,而她却神情黯然,似乎陷入了沉思。“沉吟对夕阳,”写女子面对西下的落日,心情十分郁闷,仿佛有千言万语,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妾心无改易, 团扇又炎凉”两句,写女子虽然心中充满悲苦,但表面上仍装出一副平静、开朗的样子
【注解】 头角:指山形如牛头和马颈,昂然耸立。昂藏:高大。经春卧夕曛:经过一个春天,仍然在黄昏时卧着休息。嘘气自成云:呼吸吐纳的热气,自然形成云雾。 【解析】 “牛头峰”是支硎山十二个峰之一,此诗描写了其雄姿伟态,并表现了其神韵。首句“头角昂藏出”,言其高峻而雄伟,形象地写出了峰顶之状。次句“经春卧夕曛”,则写其静卧不动,与前一句相呼应,表现出它不露锋芒,静待时机的特点。第三、四句写无人来问
【注释】: 支硎山:地名。在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西北,有支硎寺。十二咏:指《题支硎山十二咏》。碧淋泉:清澈的山泉。涓涓:细小水流的样子。涧:山涧水沟。长洗:长期冲洗。钵(bō):僧人吃饭和喝水用的器皿。将:拿、取。玻瓶:玻璃瓶。滑:光滑。 【译文】: 清清的山泉水涓涓流淌于山涧之中,常年冲刷着山上的僧侣的碗钵,那碗钵被清洗干净后,又拿起来放到瓶中,瓶中的水就变得滑腻了。 【赏析】:
【注释】 待月岭:山名。在支硎山东北麓。 诗人:指作者自己。 一壶酒:用一壶好酒,形容饮酒之乐。 涛声:波涛的声音。 上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支硎山十二景中之九“待月岭”,抒写了他赏月时的心情,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起句写登山赏月,点明主题,“待”字有期待之意,表明诗人是在欣赏月亮之时才来到山上的。次句写松林壑壑发出波涛般的声响,是诗人听到的
【注释】 支硎:山名。在今安徽黄山市黟县西南。 南峰:支硎山的南面山峰。 【赏析】 这是描写支硎山之南峰的诗,描绘了南峰在朝霞和明月照耀下的景象以及其气势凌秋色的特点。 “日出众山窅”(yǒu zhe shù shān yǎo),意思是太阳从众山之间升起,显得非常遥远。“杳”,深远的意思。 “月落众山黑”:月亮下山了,众山都变黑色了。 “朝来卷幔看”:早上我拉开窗帘来看。 “气势凌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