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含义时,要结合诗句中重要的词来分析其意思,同时要联系原诗的意境。“平湖澄碧鉴,虚阁瞰清波”的意思是说平湖像一面清冷的镜,空阔的阁楼俯瞰着那清澈的波浪。“有月心同赏,无风水自磨”的意思是说有月亮的时候一起欣赏,没有月亮的时候风自然地吹动。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答案】 译文: 平坦的湖面如明净的镜子一样,宽广的阁楼俯瞰着清澈的波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题宝积寺八咏》。这是其中的第八首,题目是“白云径”,全诗如下: 一径萝霏杂,冥冥扫不开。 空中闻锡响,知是有僧来。 注释: - 萝霏杂:指苔藓、青草等植物生长在石上的样子,形容山路旁的苔藓和青草茂盛。 - 冥冥:幽暗不明。 - 扫开:扫除,清除。 - 锡响:佛教中僧人行走时发出的金属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
【注释】: 竹环抱石泉水,水从竹根涌流出。 涧底有新发的嫩枝,山中正是夏天时节。 【赏析】: 《题沈公济山居五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此诗描绘了竹子、石泉、竹根和涧底的嫩枝等自然景观。其中“竹绕石泉生,泉流竹根出”一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竹子和石头泉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泉水从竹根流出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竹、石、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支硎山十二咏 其三 石室 寒逼禅僧定,凉醒醉客眠。 户枢从不蠹,岁月任推迁。 注释: 寒气逼人,使修行的和尚们感到定心;清凉的微风,使人从睡梦中醒来。石头的门轴从不生虫,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不断推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感悟的诗。诗中的“寒逼禅僧定,凉醒醉客眠”描绘了冬日里的宁静景象,寒气逼人,使修行的和尚们感到定心;凉爽的气息让人从沉睡中醒来。而“户枢从不蠹
【注释】 石径:指山路。穿云去:穿过层层山云,直通峰顶。 翠微亭:位于山峰的高处,四周绿树环绕,风景优美,故称“翠微亭”。 清润积:指雨水、露水等在树叶上凝结后形成一层层的水珠,如同被雨露滋润过一般。 吟袂欲生寒:指诗人坐在翠微亭中,随着秋风轻轻吹拂,衣袖似乎也感到了凉意。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游览宝积寺途中所欣赏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首句写山路穿过层层云雾直达峰顶
【注释】:宝积寺,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青莲峰:指宝积山的莲花峰。 【赏析】:这首诗写宝积寺的青莲峰。首二句写此峰倒影入湖中,与湖水相映成趣;次两句写此峰矗立于寺庙之中,与佛塔同高。全诗意境开阔,境界雄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影向湖波落”,是说青莲峰的影子倒映在湖中,随着水波而荡漾。“青临梵宇开”,是说青莲峰的颜色仿佛在开合的佛殿间显露。前两句写山峰倒影在水中,又写其颜色似开合的佛殿
注释 楞伽:佛教用语,指般若波罗蜜多。 楞伽室:佛堂。 兰若:梵语“兰若”的意译,指清净、幽雅之地。 经:佛经。 为问:为何要问? 看经者:观经诵读的人。 年来几百龄:指佛经中所说的佛陀在世时已过去了几百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宝积寺楞伽室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楞伽室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楞伽室中佛法的敬仰之心。诗人通过描述楞伽室的古老和神圣,以及楞伽室中的佛像和经书
【注释】 楞伽:即楞伽寺。开:建立。 兴:兴起。 由来:向来,历来。 半属:大多属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楞伽寺的赞美。楞伽寺在今江西庐山北麓,始建于东晋,为慧远大师所建,因而得名。此诗先写楞伽寺的来历,接着写其山水之美,再写其僧尼之多,最后点明主旨。全诗用典精严,层次分明。“楞伽”句暗指寺院;“闻自道林”二句,说明寺院的建立和兴盛是由慧远法师发起的;“山水清佳”二句,描绘寺院所在环境优美
注释:宝积寺的八咏诗之一,其七为《先月楼》。 层楼面沧海,月出预能期。 想是凭阑处,人间未见时。 译文:宝积寺的八咏诗之一,其七为《先月楼》。高楼直通大海,月亮初升就能看见。我想应该是在栏杆上眺望的地方,但人间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美景。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宝积寺的景色和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诗人登上高高的楼层,看到了浩瀚的大海和明亮的月亮。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思念。同时
注释: 想要了解古人的情趣,应当去观察、理解、体验古人的思想。 因为人们往往只关注于眼前,所以对古代的事情视而不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玩古轩来表达作者对于历史的理解与思考,认为历史是活生生的,我们应该去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人们往往只会关注眼前的事物,而忽略了更长远的历史,这也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