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注释:我曾在白蘋州居住,但现在已经飘落黄尘二十年了。 怎么能得到像画中的千金一样美好的事物?但我还是可以像在钓鱼的小船上一样生活。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己生活的无奈之情的作品。诗中的“白蘋州”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而“钓舟”则是诗人自己生活的地方。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己生活的无奈之情。 第一句“侬家曾住白蘋州,偏堕黄尘已廿秋
【释义】: 京师(京城):这里指代作者所在地,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朱雀桥:即朱雀门桥,在今北京市宣武门外。《元史•张弘范传》:“弘范以帝命谕宋将王义深等,义深不从,弘范遂至城下,义深降之。城中大震。”《旧唐书•陆贽传》:“时两河兵未集者三十余万,皆请发汴水以济师。”京华:京城,这里指汴京,即现在的开封市。“君”是诗人的朋友。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陆圻:陆游的朋友。陆游和陆圻都是爱国志士
注释:扁舟荡漾在水雾中,宽阔的水天一色。曾在这里避暑游玩。最好的地方是您的亭子上,卷起帘子就能看见洞庭山的风景。 赏析: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夏日湖光山色图。开头四句,诗人以“扁舟荡漾”写景,表现了湖上的景色,然后通过“暑气全消”来渲染湖上之景。接下来两句,用“销夏湾”来代替前面的“避暑”,更富有诗意,同时点明了诗人的旅游之地。后两句,“好是君家亭子上,卷帘直见洞庭山”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浣溪沙·夏夜》。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夏夜 - 描述了一个夏季夜晚的景象。 2. 湘帘半卷树鸣蜩 - 湘帘:即湘妃竹做的帘子,古代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 树鸣蜩(tiáo):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如同蝉鸣。 - 这一句描绘了夏日里微风轻拂,竹帘半卷时树叶发出的声响。 3. 风露凄清玉漏迢 - 风露:指微风和露水,形容夜晚的氛围清凉宜人。 - 凄清
诗句:杨柳青青水满塘,荷衣初试晚风凉。 1. 词语解释与意境解析: - 杨柳青青:描述杨柳新绿的景象,暗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水满塘:描绘池塘水面平静而清澈,映衬着周围的自然景色。 - 荷衣初试晚风凉:荷花穿上夏日清凉的衣裳,迎接傍晚凉爽的风。 2. 译文赏析: - 本诗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通过对杨柳、水塘、荷花的描述,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释: 1. 琴为荒凉久断弦 - 琴因长时间未弹而变得空旷,象征着情感的缺失和心灵的荒芜。 2. 简因零落不成编 - 简(竹简)散落一地无法整理成册,形容事物因缺乏整理和组织而显得零散无序。 3. 醉来惟爱矶边草 - 醉酒后偏爱矶边的小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简朴之美的喜爱和向往。 4. 留得茸茸待我眠 - 保留这些小草以备日后的夜晚
注释: 月落参星横斜,水竹之西,雪霁天晴,道路高低。 翠鸟只怕梅花的香气飘散,几次飞来不忍鸣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比作“香”的美人,把翠鸟比作“怕”见美人而“啼”的人。全篇没有一句直接写梅花,而梅花的形象却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诗的前两句描写梅花生长的环境与季节。“月堕参横”,点明是月落参横时;“水竹西”,则点明了是水竹之西。“雪晴时节路高低”,既交代了天气
注释 竹树清清水一溪,板桥南去草堂西:竹林和树木清雅洁净,溪水清澈见底;板桥向南延伸,草堂向西。 兴来自爱寻诗到,不意兼听好鸟啼:兴致来自于喜欢寻找写诗的地方,不想却听到了美妙的鸟鸣声。 赏析 这首诗是王禹偁的《初夏游张园》,此诗描写了诗人初夏游张园时所见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 首句“竹树清清水一溪”,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竹子和树木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题荔枝山鸟图 色欺鹤顶与鸡冠,垂向枝头露尚寒。 山鸟飞来休恣啄,遐方未贡到长安。 注释: 1. 色欺鹤顶:形容荔枝的颜色鲜艳诱人。 2. 垂向枝头:荔枝树的枝条垂向地面。 3. 露尚寒:树上的露水仍然很冷,因为荔枝是夏天成熟的水果。 4. 山鸟飞来:山上的鸟儿飞来觅食。 5. 遐方未贡:指远方的荔枝尚未运达京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荔枝的美丽以及其不易采摘的特性
题苏小小像 油碧车轻路去遥,西陵松柏暮潇潇。 纱窗昨夜黄梅雨,添得钱唐几番潮。 注释: 油碧车:即油壁车,古时一种装饰华丽的彩绘马车。 西陵:今浙江绍兴市西南。 潇潇:形容雨声。 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描写了杭州西泠桥附近景色的变迁。诗人以油壁车、西泠桥为背景,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进行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