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鼐
【注释】 济河道中:指黄河在山东省境内流经曲阜时。 汶水:即泗水,发源于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北流经鲁西南入淮河。 清河:发源于今河北邢台市西北,北流入海。 故山:指家乡的山。云淰淰:形容山势高峻而连绵不断。 长路:漫长的道路。 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傍晚。 峰高夕日低:夕阳西下,山峰显得越来越高。 前村:指前面不远的村庄。 暝烟:天色昏暗的烟雾。迷:模糊不清。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仙境的诗。全诗描绘了仙人在仙都修炼,乘槎渡弱水,登上仙都峰,游览石室、丹台等名胜。最后听鸾笙之声,劳峰天外独鸣。诗中的“蓬莱”指仙都。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乘着小舟渡过弱水,登仙都之巅,俯瞰人间。石室是谁开辟?丹台有迹可寻。十洲为近地,五岳识真图。坐听鸾笙晚,劳峰天外孤。 注释: 栖霞:山名。邠都:山名。 丘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田园风光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过蒙阴旧城山家留饮(注解:路过蒙阴的旧城山,在山家中留下来喝酒) 故堞依山麓,相传汉旧城。 桑麻千亩遍,梧竹一村平。 故堞(注释:指旧城墙上的矮墙)依山麓,相传汉旧城。 桑麻(注释:一种农作物,这里指农田)千亩遍,梧竹(注释:一种植物,这里指村庄)一村平。 译文: 旧城墙上矮墙依傍着山麓,据说是汉朝时的古城堡。 农田中遍布桑麻
穆陵关 昔日齐侯履,南疆尽此封。 诸山沂作镇,五岳岱为宗。 霸国犹馀业,重关识旧踪。 故园相去近,回首海云重。 注释: 1. 穆陵关:指穆陵关隘,位于今山东省临沭县西南,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 2. 故园相去近:指诗人的故乡离穆陵关很近,因此可以经常回去探望亲人。 3. 回首海云重:形容诗人在离开家乡时,看到远处的海和天空中的云,感到它们像厚重的云雾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青莲如华盖,明珠朝露鲜: - 青莲比喻为高大的华盖,意味着它高洁而庄严。 - 明珠比喻为清新的朝露,表示其纯洁无瑕。 2. 风来荷盖侧,珠亦不成圆: - 风轻轻吹拂荷花,荷叶倾斜,珍珠也失去了圆形。 - 这两句表达了荷花虽美,但易被风吹动,不能保持完整的形态。 3. 青莲如华盖,明珠朝露鲜: - 青莲比喻为高大的华盖,意味着它高洁而庄严。 -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一: ``` 西郊有地名钓鱼台,金主游历处。 ``` 注释:西郊,指的是北京的西边。钓鱼台,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与金朝(女真族建立的朝代)有关联。金主,指金朝的皇帝或首领。这里可能是指金朝的皇帝或其他重要人物曾游览或居住过的地点。 - 译文: ``` The west side of Beijing has a place named Fishing
秋光,如诗如画的秋景,是诗人心中最美好的寄托。公鼐在这首《秋歌》中,以“宵烛无余光,熠耀已在堂”开篇,描绘了秋夜之灯光芒四溢、明亮耀眼的景象,如同璀璨的宝石在黑暗中闪耀。紧接着,“萤光能几许,焉照妾中肠”,诗人巧妙地运用“萤光”象征秋天的微光和温暖,却无法照亮自己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而遥不可及事物的深深眷恋与哀怨。 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了秋夜的美丽景象,更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注释】 出戒坛北行岢罗山道遇雨小憩村家:走出戒坛北面行于岢罗山道,遇到下雨在村中休息。 路转瑶坛背,阴崖石更奇:路转过瑶坛的背面,看到阴崖上的石头更加奇特。 前峰堆冒絮,过雨扬游丝:前面的山峰上堆积着像棉絮一样的云雾,雨后云雾散开,飘散着游丝。 暂问油囊酒,旋铺马鬣棋:停下车来稍作休息,顺便询问是否有酒,随即摆下棋盘。 却因争席处,转畏野人知:但因争夺座位的地方,反而担心被野人知道。 【赏析】
注释: 驰辉:指阳光。 朱明:指夕阳。 汤风:指温暖的春风。 庭中:庭院之中。 欢情:喜悦之情。 敲冰:形容心情如同敲打在冰块上一样易碎。 易消复易断:易逝,易碎,容易断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的美景和人们的心情。诗中的“驰辉入朱明,汤风庭中满”,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的光辉洒满庭院,春风温暖如水的景象。而“欢情如敲冰,易消复易断”则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如同脆弱的冰块,容易破裂、消失
内园汤火漫相匀,种得红梅放早春。 莫向樽前吹玉笛,朝来愁杀赏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