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鼐
秋夜 河之水,清泠泠。 漾月色,明空庭。 对牛女,此夜情。 愿为乾鹊飞青冥,相思宛转何时平。 注释: - 河之水:指银河的水,即天上的星星,也指银河。 - 清泠泠:形容河水清澈透明,声音清脆悦耳。 - 漾月色:月光洒满大地,映照在河面上,形成一片明亮的水域。 - 明空庭:明亮如白昼,照亮了庭院中的空地。 - 对牛女:指的是牛郎和织女,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 相思宛转:思念之情难以表达
【注释】 独眺:独自远望。 万柳:指湖面上无数的柳丝垂挂,如万缕细丝。 半城春水:春夜的湖水映照着古城的一半。 乡心:指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海涯:大海的边缘,这里泛指天涯海角。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明湖之畔独自眺望,以明净、明媚的明湖为背景,以明快、爽朗的笔调,抒写自己思乡之情。 首句“窄岸平桥万柳斜”,描写了一幅湖上春景图:一条狭窄的堤岸旁,一座古朴的石桥横跨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特点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诗句和重点词语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判断感情。如“一山一水间”一句中“山”“水”是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幽胜略可数”一句中“幽胜”是诗人眼中的风景,“略可数”是诗人眼中的景色数量,可见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答案】 译文:
南竺感旧 钟磬重岩里,楸梧乱石间。水穷仍见水,山近却无山。 感慨因怀旧,淹留为爱闲。自嗟尘网系,虽倦不知还。 注释: 1. 南竺:指浙江天台山的南边。钟磬(qìnɡ):佛寺中敲用乐器,此处代指寺庙。 2. 重岩:形容山峦重叠,岩石众多。 3. 楸(qiū)桐: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其种子可以榨油。 4. 水穷:形容水流到尽头。 5. 山近:形容山离得很近或很近的距离。 6. 淹留:逗留不归。 7.
【注释】 苑北水关小寺:水关,指京城的护城河。苑北水关小寺,即在京师附近。 净域青莲会: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的教主,故净土宗又称“莲宗”,又因莲花是佛家象征,故亦称“莲宗”。净域,净土;青莲,喻阿弥陀佛的名号,即阿弥陀佛。 明湖玉镜游:明湖是指昆明湖,玉镜,喻阿弥陀佛的身光,即佛的法身光明。 水源分太液:源,水源;太液,即北海。 客至自瀛洲:瀛洲,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岛
【注释】 南楼:指在长安城西南的高楼。十二楼:唐代长安城中有十二座楼,每座楼高数十丈,形如楼阁,因称。玉京:古代传说中的天帝住地,这里借指南方的“仙山”,即今江西鹰潭市贵溪县一带的上清宫。落层城:从天上降落在地面。檐前三珠树:三株珠树,在南楼上空。三珠树,又名星槎,相传为西海神所献的三颗明珠。珠树在南楼上空,故云。半夜鹤飞枝上鸣:半夜时分,一只鹤飞到树梢上叫唤。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1. 掖县道中: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初入南郑作》中的“初入长安道”,指进入南郑(今陕西南部)的路上。2. 齐疆行尽海云生,处处看山自问名:意思是说走过了齐国的边界,眼前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在途中不断看到山峦起伏,不由得开始思考这些山的名字。3. 麦秀渐渐桑柘绿,马头不见曲侯城:意思是说小麦和桑树已经长得很茂盛了,但曲河县城(曲沃)已经看不到了,只留下一片绿色。4. 赏析
潭柘寺南边的村落, 芙蓉花下的小溪,绕着绿树环绕。 刳木通流乱石间, 十里的浓烟松树不断。 隔林钟磬落前山, 山中回荡着清幽的声音
诗句释义 1 梁台遇雨:描述在梁台遭遇雨水的情景。 2. 不见梁台月:由于下雨,梁台上的月亮被云遮蔽。 3. 孤亭暮雨昏:形容在孤亭中等待或观赏雨景时的景象。 4. 感时思艮岳:因天气变化而触发对过去的怀念。 5. 怀古问夷门:询问关于古代历史和地理的知识。 6. 苑竹龙钟发:苑中的竹子发出声音,如同龙钟(一种乐器)。 7. 宫槐兔目存:皇宫里的槐树和兔子的眼睛仍然存在。 8. 星轺疏应接
【注释】 卢沟:即北京的卢沟桥,在今北京市丰台区。西山南境:指西山以南一带。 【译文】 我乘船渡过了卢沟桥,来到西山南部地区。 只见尘土飞扬,卢沟桥上车马往来繁忙。 远山近处,太阳西斜,景色优美。 渡口边,一群大雁排成行地飞过。 站在河岸,秋风吹来,花枝摇曳。 一座座房屋,如同编入户籍一般排列整齐;青帘高挂,酒旗飘扬。 此地物产丰富,东南通达,粒食任你荒沙中拾取。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