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
诗句原文: 两袖春风锦绣新,五花骢马拂轻尘。 天颜宠劳殊勋纪,四牡皇华有几人。 译文: 春天的温暖气息和鲜艳的新衣让一切焕然一新,五色斑驳的骏马轻轻掠过尘埃。皇帝宠爱您的功劳,记录在历史上只有寥寥数人。 注释: - 两袖春风:指春风拂过衣袖,带来生机与活力。 - 锦绣:形容衣物华丽精美。 - 五花骢马:描述马匹颜色多样,如五彩斑斓。 - 轻尘:指马跑起来扬起的尘土很轻,暗示速度之快。 -
注释:黄河如巨龙一般滚滚而来,茂陵的张骞为何还要遥望蓬莱仙山?早知博望能乘槎便,何必虚筑通天百尺台。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对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以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不满。诗中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质疑,以及对汉武帝的指责。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对于神仙道教的追求和迷信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是作答的关键。“楚山湘水乱云遮”,楚山在湖南,湘水在湖南省,此处暗指诗人所居之地;“昨夜灯前醉看画”中的“灯前”指的是诗人的书房;“雨枝风叶乱横斜”中的“雨枝风叶”指的是兰竹图。 译文: 楚山湘水间乱云密布,我欲去题写诗句却道路遥远。 昨夜我在灯前的酒醉中看到兰花和竹子图,风吹雨打,树枝摇曳叶子纷飞。 【答案】 译文: 楚山湘水间乱云密布
独对秋风感客怀,南山旧业半蒿莱。 浮生想被微名绊,知得花前醉几回。 注释: 1. 独对秋风感客怀:独自对着秋风感叹着客人的离愁别绪。 2. 南山旧业半蒿莱:南山上的旧产业已经荒芜了一半,只剩下蒿草。 3. 浮生想被微名绊:人生中总被微不足道的名声所束缚。 4. 知得花前醉几回:知道在花前可以醉几次。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史湘云所作菊花诗《对菊》
这首诗是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坐在书房里,看到窗外的绿萝被雨水吹打,灯光昏暗,门被关上了,外面传来了寒虫的叫声。他感叹风景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更加凋零,而柳树却依然含情脉脉。 注释: - 绿萝:一种植物,常用于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 - 吹雨暗青灯:形容雨夜中灯火微弱,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 - 门掩寒虫夜夜声:门被关上,外面的寒虫叫声不断,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感觉。 - 风景春来倍零落
【注释】 平林归牧:指诗人在傍晚骑马返回家乡。 松林:指灞桥边的松林。 日入:太阳落山。 烟生:炊烟升起。 风起:风起时。 长笛声:指送别时的箫声。 灞头:指灞桥。 芳草:指萋萋的野草,借指春天。 归路:回家的路。 骑向:骑着马朝某方向行进。 清溪沙上:指渭水边上。 行:行走。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傍晚骑马返回家乡的情景,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抒情小诗。
梨花开遍遇清明, 清明节时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争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盛开的梨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鸲鹆飞来谷雨晴, 谷雨时节,雨量充沛,空气清新,百鸟齐鸣。这里的“鸲鹆”指的是杜鹃,一种喜欢在雨中飞翔的鸟类。它们的到来预示着天气转晴,春意盎然。 半卷湘帘玉堂静, 湘帘是湖南地区常见的一种窗帘,以竹为主材编织而成。玉堂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高雅
注释: 忆昔空斋独寝幽,隔窗风雨忽飕飕。回忆过去在书房中独自睡觉时,隔着窗户忽然听到外面风雨交加的声音。 画中却忆山中夜,不得吟秋便见秋。看到画中的山中夜晚,就想起自己无法吟咏秋天的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独自在书房中独自睡觉时,隔着窗户忽然听到外面风雨交加的声音。这种声音引发了他对画中山中夜晚的回忆,使他无法吟咏秋天的景色,反而让他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语句来分析概括。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因此要明确每句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凤凰台”是这首诗的标题。首句写凤凰台的地理位置,它建在高峻险固的山崖之上;二句写凤凰台下的景色。诗人用“万古”一词表明了时间的漫长
注释: 曾随黄犊卧闲行,梦入虚林春草青。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曾经跟随一只小黄犊一起悠闲地行走,而当他进入一片虚无缥缈的森林时,突然发现春天的草地是青色的。这里的“黄犊”和“绿草”都是自然的颜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为报南山空扣角,漫漫长夜为谁醒。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向南山倾诉自己的心事,但南山却只是轻轻地敲打着自己的角,没有回应。在漫长的夜晚里,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