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邺
注释:曲江岸上天街里,两地纵生车马多。 不似萋萋南浦见,晚来烟雨半相和。 译文:在曲江岸上天街里,两地纵横生长着车马众多。 不像南浦的芳草那样茂盛,而是到了傍晚时分才与烟雾和雨水相互映衬。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的诗。《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说:“王建诗皆言情,此首尤为凄切。”这首诗写曲江两岸春天的景象。 首句“两地纵生车马多”,是写天街。天街即大街,是京城的主要街道,车马很多,人流如织
注释: 闻子规:听到子规鸟的叫声。蜀魄:指杜鹃,蜀地的鸟儿。千年:比喻长久。声声啼血:形容杜鹃的叫声凄厉悲切,好像在哭诉着什么。向花枝:朝着花朵、枝叶。满山明月东风夜:满天的明月和阵阵的东风夜夜吹拂。正是愁人不寐时:正是让人忧愁的人不能入睡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听到杜鹃鸟的叫声后创作的。杜鹃鸟的叫声凄厉而悲切,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诗人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叫声和其所处的环境
注释:在千山之上垒土望见三座山峰,云鹤无踪羽卫也回来了。如果说神仙容易找到,那么茂陵又怎么会存在人间呢?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渴望成仙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失望。诗人通过对三座山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也用“若说神仙容易找”这一反问句,暗示了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最后,诗人以“茂陵何事在人间”这一疑问句,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骊山 风摇岩石桂花香,白鹿惊时绕墙跑。 不把骊山锁宫殿,可知仙去是唐皇。 注释: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1公里处,为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因秦始皇陵墓在此而闻名。 译文:风吹动岩石上的桂花,香气四溢;白鹿在惊慌中四处奔跑。骊山并没有被封锁,可见这里的宫殿已经不复存在。由此可推断,这里曾经居住过唐朝的皇帝,也就是唐玄宗。 赏析:这首诗以骊山为背景,通过对骊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描述
诗题: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 萤二首(其二) 萤二首 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 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罗邺对夜晚景象的观察和感受。 - "水殿"指的是一个清凉的地方,可能是宫廷中的一个庭院或宫殿的水池旁。 - "清风"表示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玉户"则是指宫殿的门,通常由珍贵的玉石制成。 -
注释: 河湟:今甘肃省南部地区,包括今甘肃临夏、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北等地。 计绝:计谋,谋划。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台燃火为号,以警告远方的敌人。这里指战争。 征人:远征的士兵。 戍边:驻守边境。 农桑:农业与蚕业。 太平年: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宁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而和平则带来繁荣和富饶
秋蝶二首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秋天中蝴蝶飞舞的景象。首两句描述了花朵盛开的秦楼,以及跟随在后的美丽女子。接着两句描写了蝴蝶随着秋风而来,想要询问是谁带来了这样的美丽景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和蝴蝶的赞叹之情。 注释:秦楼,指的是古代的秦楼,是一处美丽的建筑,常被用来象征富贵和繁华。这里指代了秋天中的花朵盛开的景象。秦女
《萤二首》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在无月无风的夜晚,独自欣赏萤火虫飞舞的美好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1. “裴回无烛冷无烟”: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宁静的画面,诗人没有点燃蜡烛,四周显得格外寒冷和寂静。这种氛围让人联想到深秋时节的寒意和夜晚的清冷。 2. “秋径莎庭入夜天”:这里的“秋径”指的是秋天的小径,而“莎庭”则是指覆盖着青草的庭院。诗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季节里
诗句注释 - 云: 指云雾。 - 霭霭:形容云雾密布,笼罩大江大湖。 - 江湖:这里泛指广阔的水域或自然景观。 - 得路为霖: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就像及时降下雨露滋润大地。 - 岂合无:怎么可以没有呢?表示肯定。 - 悠扬:此处形容风声轻拂,悠长而动听。 - 苍梧:古代地名,位于今广西境内,是帝王的行宫所在地。 - 帝乡:皇帝的家乡,常用来比喻理想的归宿地或称心的地方。 - 赏析
注释: 出门,离开京城城门。青门,即青琐门,代指长安城东面南面的里门,是京城的西门。春色一花开,春天到来,花都开了。长到花时把酒杯,在花开的时候喝酒作乐。自觉无家似潮水,觉得自己没有家,就像潮水一样。不知归处去还来,不知道回家的路在哪里,回来也不知道。 赏析: 诗中诗人以酒会友,饮酒赏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