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诗句解读】 1. 天壤淑气交:天和地的精华在交融。 2. 灵毓岂无材:上天赋予人才,岂能没有? 3. 利在人随化:利益在人的身边,随人的变化而变化。 4. 根荄尚堪培:即使根基已经凋零,还能培养。 5. 安得真龙虎: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龙虎? 6. 风云自天开:如同天地之间的风云变幻,自然而然。 7. 倦极变莫通:当人疲惫至极时,事物的变化就变得模糊不清。 8. 鼓舞道殊乖
仲冬都城赠孙吉夫追和李长吉致酒行 山瓶远致宣城酒,云液添杯山祝寿。 天寒地冻阳未回,严霜充尽都门柳。 拥襟高眠已谢客,头蓬垢面谁知识。 羡君年少心颜开,漆黑虬髯面光泽。 美质天生将大用,休如我辈头空白。 烧煤煮月留更留,打起寒鸦免鸣呃。 注释: 1. 山瓶远致宣城酒:从远处的山上带来的宣城美酒。 2. 云液添杯山祝寿:云液即云酒,用云液添满酒杯以庆祝山寿。 3. 天寒地冻阳未回:天气寒冷
【注释】 灵根:比喻人的本性、本心。伐:砍削。多欲:多私欲。至道:最高的道德原则,指道家的“无为”。浮言:虚妄不实的言论。渊深:比喻修养深厚,如深渊一般。石蕴:比喻人的品质。玉温:比喻人的气质温润。殉身:指为了名利而牺牲自己。逐影响:追随外界的影响或舆论。故纸:指旧的文献资料。豗喧:纷乱嘈杂。岁月迈:年华已老。宝鉴:指镜子,比喻明镜高悬,用来反省自己的错误。流害:流毒,祸害。异教
【注释】 磨崖书:在山上刻石。长杠:笔杆很长。秉笔:拿着笔杆。 我今老矣:我今年已老了。谁当:谁来担任。秉笔:执笔。 【赏析】 这是一首感慨年华易逝、自己已老之辈的诗。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磨崖书为比喻,抒发了人生易老、青春难再的感慨。 全诗如下: 他时磨崖书最绩,我今老矣谁当秉笔如长杠。 他时:将来,指什么时候。磨崖:在山崖上磨去字迹,使文字长久流传。最绩:最好的成绩。 我今:我现在。秉笔
义儿篇 宗祀乃延绵,道心常不死。 我诗扶大义,抑亦存圣轨。 义儿真义儿,恩深报没齿。 义儿终义儿,谁道堪继李。 注释: 宗祀:宗庙祭祀,代指祖先。 延绵:延续不断,绵延不绝。 道心:道德之心,指儒家的道德规范。 扶:支持、推崇。 抑亦:还是、也。 存:保留、保存。 圣轨:圣明的法度或榜样。 义儿真义儿:真正的义儿,强调了“义儿”这一称谓的真实性和纯洁性。 恩深报没齿:深深的恩情,永远铭记在心
这首诗描绘了东南的群山,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写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秘。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东南千万山,脱换布桂景。 —— 东南方向有着千万座山,它们如同变换着花样的布景一般。 注释:东南方向,表示方位;千万山,数量之多;脱换布景,形容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2. 影落罗浮春,脉发大庾岭。 —— 影子落在了罗浮山中,山脉延伸到了大庾岭。 注释:罗浮山
蒙𣿞道中四首·其一 渔灯乍明乍灭,灌莽无际无边。识破曹溪水口,何疑虎榜山前。 注释: - 渔灯:指在河上或湖上捕鱼时使用的灯笼。 - 乍明乍灭:形容灯光闪烁不定,时明时暗。 - 灌莽:形容草木丛生,没有道路的荒凉景象。 - 曹溪:指佛教禅宗创始人慧能的法号。 - 虎榜:指科举考试中的录取名单。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荒凉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渔人的视角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要求考生熟悉《高阳池候都宪李先生》的内容,并理解其主旨。 “骋目汉江湄”,汉江是流经今湖北、四川的长江支流,诗人站在江边远望,心情十分激荡,他的目光驰骋在汉江之滨,那滔滔滚滚、浩浩荡荡的江水仿佛要吞没了他,他的心情也随着江水一起奔腾激荡起来。“涨沙忽吞改”意思是说汉江的水势汹涌澎湃,忽然之间,河床的沙子被水一扫而尽,河床裸露出来,水流更加湍急
诗句释义: 蒙𣿞道中四首·其二船头薄暮搔首,野烧不省何山。 译文: 在暮色中,船头的主人不禁伸手搔首,但那野火的烟云却难以辨认是何方之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面对茫茫的大海和无边无际的山林,心中产生的迷茫和无助。诗人通过“船头”“薄暮”“搔首”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困惑。"野烧不省何山"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象的无法辨认,体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迷茫
【注释】 墨蒲萄:葡萄的别称。慎庵:作者自号,字慎庵。殿:这里指书院的斋堂。偃蹇(yǎn jiǎn):形容弯曲盘旋的样子。乌龙:龙形的鸟,比喻蜿蜒曲折的山岭。蟠屈(pán qū),盘曲、曲折。参差(cēnsī):不齐整的样子。珠实:果实像珍珠一样。满架:指葡萄架。藏风:藏有风雨之意,喻其枝叶繁茂。韵:指韵味。灵根:特指松柏之根。关西:今陕西中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书院中的一座斋堂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