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绂
诗句输出:秋来菊覆畦,青蕊著枝时。 译文:秋天来到了,菊花覆盖了田间的畦地,青翠的花瓣绽放在枝头。 关键词注释: 1. 秋来 - 指秋天到来。 2. 菊覆畦 - 形容菊花覆盖了田间的畦地。 3. 青蕊 - 形容菊花的花瓣呈现出青绿色。 4. 著 - 动词,表示出现、生长。 5. 枝时 - 指花朵出现在枝条上的时候。 6. 浑消 - 表示几乎全部凋谢或消失。 7. 方好 - 意味着此时最为美好
【注释】玉笋:比喻山峰。晴云,喻指晴朗的天空。聚散不可常:形容事物变幻无常,聚集又消散。飘飘:轻飘的样子。舒卷:舒展或收缩。山人:指隐逸之人。莫留:不要停留。影逐孤帆远:比喻影子随孤舟而去。 【赏析】此篇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前两句写景,“聚散”二字概括了全文的主旨——人生聚散无常;“晴云”二字点明了时令为春天,同时暗含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叹与惋惜。后两句抒情,写山中隐士不愿久居人间,故作潇洒之姿态
翻译 卧病得以休息,提撕百念非。 任真招物议,随俗与心违。 露草乱虫响,云霄一鹤飞。 君恩知未报,何敢道思归。 注释 1. 卧病得休暇:卧病,即生病,卧床休息;休暇,指空闲的时间。 2. 提撕百念非:提撕,指提醒、劝导;百念,各种念头;非,不正确、不合适。 3. 任真招物议:任真,指随心所欲、不拘小节;物议,他人的议论;随俗与心违,与世俗不合,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4. 露草乱虫响:露草
东阳沈徵士,于我久相疏。 东阳:地名,在今浙江省中部。徵士:官名和读书人的雅号。沈徵士:指东阳人沈约。 “我”:作者自指。久相疏:长久以来感情疏远,意即久不相往来。 间别已三载:三年不见。间:间隔。别:离别。三载:三年。 往来无一书:书信也没有一封往来。无:通“毋”,没有的意思。一:数词,一信。书:书信。 情怀终自若:内心的感情始终像往常一样。自若:安闲自在的样子。 客鬓近何如
注释: 胡祭酒索写的是洪厓山的图画,我依韵奉答。辞谢之。 才过中年又晚年,一身多病已颓然。 才过了中年,又步入晚年,身体多病,已经颓败。 漫将诗酒愁边遣,不复毫缣醉里颠。 我将诗和酒当作忧愁的寄托,不再挥毫泼墨沉醉其中。 数叶竹梢承雨露,一拳苔石寄风烟。 几片竹叶承载着雨露,一块苔藓寄托了风烟。 若言貌得洪厓景,仙迹犹难我辈传。 如果真能描绘出洪厓山的景色,那么仙人的足迹也难以让我等人传颂。
【注释】 报:报恩。登金门:指科举及第。一饭尚云报,何况此登金门。 缕衣与粒食,要识皆君恩。 【赏析】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诗人对皇帝的感恩。首句“一饭尚云报”,是说即使是一顿饱饭,也可以说是报答了皇恩。次句“况此登金门”,意思是说更不必说了,我现在连登进士的门槛都迈进了。三四句“缕衣与粒食,要识皆君恩”,是说即使我穿上这细衣,吃上这粗粮,也只不过是为了报答皇恩而已
病后寄同志 年少时颇知学,年老来何足论。 自惭书翰力,难答圣君恩。 一病较才好,两眸看渐昏。 客囊无旧物,唯喜短檠存。 译文: 年少时便知道学习,但年纪大了又觉得不足论道。 我惭愧于书写能力,难以报答君主的恩情。 一旦病情痊愈,我的视力也有所恢复。 但我的双眸已经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文字。 虽然客居异乡没有积蓄,但幸运的是还有一盏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愈之后写给朋友的一首赠诗
注释: 路沿清涧转,门对白云闲。 路:小路 转:曲折,绕弯儿 门:指山水中的亭子、桥梁等建筑的出入口。 白云闲:白云悠然自得的样子。 赏析: 首联写景,诗人走在山间小路上,道路曲折地延伸着,两旁是潺潺流动的清涧,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 颔联写意,走进这清幽雅致的山水胜地,看到一座座亭台楼阁,它们静静地伫立在云端,与飘渺的白云相伴,显得那么悠闲自在。 每每驻足观图,心中不禁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病中述怀二首其二 问年才五九,底事便奄奄。 壮志逐时减,新愁与病添。 日晡思啖粥,风冷怕钩帘。 有客来看命,犹谈蔗境甜。 注释: 问年才五九,底事便奄奄:我只有五十九岁,怎么就这样衰老了?底事,为什么。奄奄,形容人老气衰的样子。 壮志逐时减,新愁与病添:年轻时的宏伟志向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消失,新的忧愁又增添了我的疾病。逐时减,随时间流逝而减少。 日晡思啖粥,风冷怕钩帘:傍晚时分我思念吃些稀饭
藏晖阁 奥室乃环堵,窗户何由施。 天光常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