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登春
诗中“泉石元同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环境的深深眷恋,这里的“泉石”指代的是山水之间的景致,意味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宋登春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现了他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尊重。 “辞官几岁华”则透露出诗人辞去官职后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辞官”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了官场的浮沉或是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而“几岁华”则表明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这反映了宋登春在经历人生变故后的心境和选择。
荆南怀郑汝推 我怀念郑汝,他的清狂世人认为他痴 留金为结客,买剑赠相知 慷慨吴公子,悲歌高渐离 风尘淹此日,头白欲何为 注释: 1. 荆南怀郑汝推:思念荆州(今湖北荆州)的诗人郑汝。 2. 我怀念郑汝,他的清狂世人认为他痴:我怀念郑汝这个人,人们认为他是清狂的,但我认为他是痴。 3. 留金为结客,买剑赠相知:留下金子作为结交朋友的礼物,购买宝剑作为赠给朋友的纪念品。 4. 慷慨吴公子:豪爽慷慨
寒渚依凫雁,春城自薜萝。 登高初拟赋,望极欲悲歌。 落日燕京远,浮云楚徼多。 一尊饶桂醑,何处吊湘娥。 注释:在寒冷的湖面上,孤雁和野鸭相互依偎;春天的城市里,薜荔藤蔓覆盖了古城墙。登上高处想要创作诗歌,但是看到远处的景象心中不禁悲从中来,想要放声歌唱。夕阳西下,燕京的景色渐渐被晚霞映照得遥不可及;而浮云遮蔽了楚国的边关,使得视线更加模糊。我举杯畅饮美酒,但心中却在问:在这遥远的湘江之畔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独坐秋夜,触景生情,借物抒怀。首联写露湿青梧,天寒鸿雁;颔联描绘星云摇海戍,砧杵动山城;颈联抒发久客思乡之情;尾联表达岁华已逝,人已老之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清幽,感情真挚。“露洒青梧湿,天寒鸿雁鸣”,以“凉”字起笔,渲染出深秋的寒冷气氛。“露”、“寒”、“雁鸣”三字,一气贯串,构成一幅深秋景象:青梧桐上滴着晶莹的露水,秋风凛冽,大雁南飞发出阵阵悲鸣
诗词名句“流落燕州日,疏狂楚国身”选自明代宋登春的《荆州杂诗六首 其三》。本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理想的独到见解。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1. 流落燕州日: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燕州的生活状态,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如战乱、政治变迁等)导致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处漂泊。这里的“流落”一词,传达了诗人的孤寂与无奈
注释: 1. 涷合渔樵路,扁舟夜不来。 - 涷合:形容雪地的寒冷。 - 扁舟:小船,泛指船只。 2. 江头寒雁灭,城上饥乌哀。 - 江头:指长江岸边。 - 寒雁:冬天南飞的大雁。 - 城上:城墙之上。 - 饥乌:饥饿的乌鸦。 3. 寥落寻仙客,飘零作赋才。 - 寥落:孤独凄凉的样子。 - 寻仙客:寻找神仙的人。 - 赋才:写文章的才能。 4. 明朝风日好,花下且深杯。 - 明朝:明天。 -
``` 问药过城府,儿童晚未回。 云深宋玉宅,雪暗楚王台。 花发春犹浅,楼高赋转哀。 家家湘酒绿,谁为一尊开。 注释译文赏析 --------------------- 《荆州杂诗六首 其五》是明代诗人宋登春的一首诗作。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荆州寺庙中的隐居生活,通过对汉江、蜀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诗中“问药过城府”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首诗《荆州杂诗六首·其四》的逐句释义: 1. 首句:惆怅荆州牧 - 关键词:惆怅、荆州牧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和无奈。 - 赏析:诗人用“惆怅”一词,传达出对当前处境的不满和忧虑。而“荆州牧”则暗示了诗人与荆州之间的深厚情感或责任。 2. 第二句:新诗此见招 - 关键词:新诗、见招 - 注释:诗人收到新诗的邀请。 - 赏析
感怀呈刘五 剑骑任飘零,天涯作客星。 年华双白鬓,秋梦一浮萍。 返老寻丹诀,怡情诵鹤经。 故人刘季子,相对眼能青。 注释: 1. 剑骑任飘零:剑骑:比喻剑术高超;任飘零:任凭自己飘零不定。形容诗人在飘泊不定的生活之中依然追求剑术的高超。 2. 天涯作客星:天涯:指边远之地;作客:做外乡人。形容诗人在外漂泊的境况。 3. 年华双白鬓:年华:指时光;双白鬓:即双鬓皆白。形容诗人岁月已深
【注释】: ①柏酒:柏叶泡的酒。消寒色:驱除寒冷,使人感到清凉。灯花:指灯芯结的花,即灯草。坐夜分:在夜晚坐着。招隐赋:招隐士之赋。招隐士是指隐居山林的人。周南客:指《诗经·周南·关雎》中的主人公,后用以代指男子。冀北云:冀州北部的浮云,代指故乡。缑山: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北。仙子:指仙女。吹篴:吹奏箫笛。静中闻:静中听到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除夕之夜,诗人独居在洛阳城东的别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