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
余游稽郡,可大师羁旅接待,感见乎诗,将入会稽山赋赠 江山越国秀,风雨客途伤。 地主知交外,香林道路旁。 浃辰情款款,一见话芒芒。 脱我双游屐,分师一口粮。 黑甜春睡足,白话夜茶长。 竹月苍苍过,花风冉冉香。 淳之游淡荡,慧远品矜庄。 身树空尘积,心泥制絮狂。 往还勤麈尾,颠倒发诗囊。 但未烧猪肉,何曾禁酒浆。 秦峰高突兀,镜水碧汪洋。 此是胸丘壑,孤筇任我翔。 注释: - 江山越国秀
译文 忧心忡忡的行走中,影子映照着自己的身影。 道路漫长而不知尽头。 寒冷的夜晚,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 山高路峻,天色阴沉。 如同僧人一样无法找到归宿, 我在外漂泊,身在家乡。 无法安慰自己一生的志向, 易受挫折九回场。 山村的门都紧闭, 土囤牛也躲藏起来。 自嘲没有回家的人, 只能在田间小路旁徘徊。 赏析 这首诗以“冬行感怀”为题,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
这首诗的格式为五言绝句,共八句。下面是逐句解释和翻译: - 首句解读: "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一观,因成八绝,以志其异" - 关键词解释: “山外二里”指的是距离某处不远,“王氏”可能是指某个家族或地方,“白荷花池”描绘了一幅荷花盛开的美丽画面。 - 诗句赏析: 诗人描述了在一个特定的地点,一个美丽的荷花池突然开放了一朵红莲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识记和理解,同时还要积累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如回答时做到“三不”,即:不能脱离诗歌的标题、不能只答出诗句而无解释、不能漏掉要点。本题要求学生对诗进行逐句释义,然后结合注释翻译全诗;最后赏析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可。 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一观,因成八绝,以志其异(译文):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早入绮山 - 此句描述诗人清晨即出发,进入了绮山。"绮山"可能指的是一个美丽且富有诗意的山峰,"早"表明这是一个清晨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2. 遥看岚霭连松柏 - 这里描述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与松树和柏树相映成趣,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岚霭"指山间的云雾,"松柏"则是山林中常见的植物,常被用来象征坚韧或高洁的品质。 3. 行口山峦面面开 -
【注释】: 过酒家:指经过酒家。过,通“观”。桥边:指桥的旁边。旧酒垆:指过去曾经卖酒的长桌。兴不似当初:意即现在不如以前了。王公:泛指贵族或显贵。师官:指教官。经丈书:指有分量、有分量的文书。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经过一座桥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人事变迁,感慨万千之情。 首句:“犹见桥边旧酒垆”,意思是说,尽管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但依然可以看到桥边那曾今卖酒的长桌。这句中的“犹”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描绘了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然开放一朵红荷的情景,以及红荷的美景和其带来的凉爽之感。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一观,因成八绝,以志其异 - 这是第一首诗,描述在山外二里的王氏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荷花池,池塘的中心忽然绽放出一朵红色的荷花。夏天炎热,人们不常到山中去避暑,但在这里看到这朵红荷后,便决定去观赏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一观,因成八绝”,意思是在山外二里处的王家白荷花池中央,忽然开一朵红荷,进入夏天炎热的时候,不出去山上,去观赏一下,于是作了这组诗来记叙这件事。 “一枝藤杖晓临池,品藻灵花句可□”,意思是一根树枝做成的手杖早晨来到荷花塘旁,欣赏着这些美丽而神奇的花儿,写出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 “愧杀夜来新雨后
【注释】:七夕:中国农历七月七日,传说是牛郎织女的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日。 谁家姊妹拜天孙?——指织女(织云彩的女神)的姊妹们。她们向天上的织女学习乞求巧艺的技艺。 絮絮通陈乞巧文——絮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通陈,详尽陈述;乞巧文,乞求巧艺的文字。 织女只因无巧算——织女因为不会计算而没有巧计,所以年年只能在此时等待牛郎的归来。 年年直待此黄昏——每年都要等到傍晚时分才能等到牛郎归来。 赏析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自号“昆仑山樵”,以诙谐之语戏题于两绝之中。第一首,“当垆”指酒店女掌柜。第二首,“经岁”指一年。 【答案】 译文:醉卧酒垆不肯离去,催人买酒的人催促不止。一年来杖头无钱挂,却为卖酒之人笑口开。 赏析:此诗是诗人自号“昆仑山樵”所题的二绝之一。诗中借酒垆主人之口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愤懑之情,表现出他鄙夷权贵、蔑视富贵的豪放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