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
晚下三峰,身与云俯仰,目荡天四陲。 书生眼孔小,易题山水诗。 一邱与一壑,下笔兢淋漓。 见此大山水,气夺难措辞。 或题数千言,通套而支离。 我来书所见,聊以备追思。 注释: 1. 晚下三峰:傍晚时分,登上了三座山峰。 2. 身与云俯仰:形容诗人站在山上仰望天空,与飘动的云彩相伴。 3. 目荡天四陲:目光穿越四野。 4. 书生眼孔小:指文人学士的眼光狭隘。 5. 易题山水诗:容易写山水题材的诗。
华山春雪歌 夜来滕六游三峰, 醉与青帝斗春风。 桃花松叶皆缟色, 千崖万壑堆瑶琼。 不知峰增几千仞, 但见琼楼玉宇接天顶。 九十日春一夜死, 涧底蟠龙卧不起。 青帝懊恼滕六笑, 金天帝子鼓掌赞曰妙。 注释: 华山春雪歌:这是一首描写华山春雪的诗歌。 夜来滕六游三峰,醉与青帝斗春风。桃花松叶皆缟色,千崖万壑堆瑶琼。不知峰增几千仞,但见琼楼玉宇接天顶。九十日春一夜死,涧底蟠龙卧不起
【注释】 云:指天上的云。 山态妙在变:山的形状奇妙之处在于不断变化。 久住方能悉:长时间停留才能完全了解。 不谓半日闲:没想到半天时间就这么悠闲。 信人三叫绝:让人听后惊叹不已。 弥漫在顷刻:在顷刻间弥漫开来。 身在波涛中,鱼龙宜出没:身处波涛之中,鱼儿和龙应该出来活动。 似闻澎湃声,久之觉寂寂:仿佛能听到波涛的声音,久而久之觉得寂静无声。 不知有天地,何况树与石:不知道天地的存在,更何况树木
诗句释义 1 滚滚白云压驴背,鞭指关城在云内。 描述关城被层层白云覆盖,如同被压在背上一般,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关城的雄伟与壮丽。 2. 连山万里倒卷回,黄河天上奔腾会。 描绘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以及黄河水如天马奔腾般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宏伟与壮阔。 3. 春风城上卷红旗,桃花无主出城飞。 春风吹拂着城中的红旗,桃花仿佛失去主人,自由地飘落出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4. 城边老人自叹息
《晚下三峰》 清晨登三峰,不知高若兹。 青天实咫尺,凡骨焉能梯。 回观万象妙,顿忘所历疲。 千尺㠉第一,高崖势倒垂。 阻绝登峰路,如与人相持。 冉冉回心字,至今使我危。 井底垂铁绠,风雨藏蛟螭。 寄目于手足,左右相因依。 入㠉篆壁蜗,出㠉摩空翚。 飞猿一线过,犁沟险倍之。 面削不受屐,额凸绠难施。 天然得霤道,深阔称一犁。 相传老君力,再拜沟旁祠。 沟上最险者,二匾势倾攲。 苍龙岭崭甚
卧病思避终南 昏昏欲眠眠不定,唧唧孤吟吟不称。 诗句一:描述诗人卧病在床,身体虚弱,思绪万千,想要寻找一种方法来摆脱这种痛苦。 注释:昏昏欲眠(形容诗人躺在床上,身体疲惫,想要入睡) 译文:我身体虚弱,思绪万千,想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摆脱这种痛苦。 诗二:唧唧孤吟吟不称 诗句二:诗人独自吟咏,声音凄清,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释:唧唧孤吟吟不称(形容诗人独自吟咏,声音凄清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怀古诗。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当时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的第一句“畴昔读南史,实壮盱眙城。”回顾了自己年轻时学习南史的经历,并以此作为背景来描述自己的豪情壮志。 第二句“佛狸百万师,饮马长江滨。”提到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建康时,曾派遣大军北伐北魏军队,并在长江边与北魏军队对峙。这里的“佛狸”是指北魏皇帝拓跋焘。 接下来的几句
鹌鹑篇 有隼逐鹌鹑,皇回见人投。 两翩塌地飞,拍拍如有求。 主人顿起怜,手援置案头。 为之许长久,即向僮仆谋。 先有鹦鹉鸟,鸟去笼在否。 其笼颇宽敞,堤防事事周。 谅无狐狸患,鹰鹘眼敢偷。 安顿使得所,于我心无忧。 胡为忽僵仆,转侧向两眸。 羽毛蹙一片,细腿如茧抽。 伤哉胆惊破,痛定魂难收。 剪纸招其归,书符骗其雠。 炬火熨其体,温汤暖其喉。 腹伸渐趯趯,抖擞何赳赳。 悍气欲赴斗,老拳应无俦。
重次濠城 天意倾元运,黎民正倒悬。 沛丰占王气,谯宋识星躔。 云护真龙起,谋资一剑先。 剪除狼虎尽,衽席孑遗全。 洗足驱群勇,张罗服众贤。 岂知尘扰扰,早已念惓惓。 日月光辉始,山河洗濯然。 偏安闻蜀汉,薄伐待周宣。 鼎卜东都日,期逾入百年。 再浮淮泗棹,目断古城边。 注释: - 天意倾元运:天意改变了原有的命运。 - 黎民正倒悬:百姓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 沛丰占王气
注释: 听雨同崔关修,为客厌长夜,雨声滴君心。 君心何太苦,有梦到乡城。 为语阶前雨,乡心我独轻。 赏析: 《听雨同崔关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听雨、说雨的手法,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为客厌长夜”,表达了自己作为客人而感到夜晚漫长难熬,这可能是因为自己身在他乡,远离亲人和熟悉的环境。 第二句“雨声滴君心”,则进一步描绘了听到下雨声音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