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熙
注释: 天冠山二十八首:这是作者在元和年间游览天冠山时所作。二十八首,指的是《天冠山》一诗的八组小诗。龙口岩,位于天冠山北麓,是观赏风景的地方。 清风贮深洞,四时长氤氲:清凉之风被深深地储存在龙口岩中,无论四季如何更替,它始终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飘然无遽发,散我山中云:清风悠然自得,不急促发作,将山林中的云雾吹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冠山龙口岩的美丽景色,以及清风在此地的独特韵味
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 何年南极星,堕地化为石。 至今明月夜,清辉倚天碧。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何年南极星”指的是何时南极星坠落到地面上变成了石头,这里的“南极星”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星星。“堕地化为石”意味着这颗星星坠落到地面后变成了石头。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至今明月夜,清辉倚天碧”则是说直到今天,每当明月高悬的夜晚
【注释】 天冠山:即天台山。唐时,天台山属浙江杭州。“龙口岩”:又名“石梁”,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位于天柱峰下。 译文 天上织女在天冠山顶上用云彩作布, 织成一幅巨大的玉帘,高悬于千仞的峭壁上, 垂下的玉帘垂挂得又长又细, 从天而降的瀑布飞流直下, 溅起无数晶莹的水珠, 使整个山谷显得更加清澈碧绿。 赏析 此诗是作者登山观瀑之作。天冠山位于浙江天台县,因山顶有天冠峰而得名。唐大历二年(767)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本题的关键词是:龙口岩。根据“高台去天咫”可得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高处的所见所感,即登高望远,以抒发胸臆之情。 【答案】 译文:高高的台子离天只有咫尺之遥
【注释】 渭城:地名,今陕西省咸阳市。渭水:指渭河。渭水泛红莲:渭水上漂浮着红莲花。梁园:东汉梁鸿与妻子在洛阳的别墅。梁鸿《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白雪》:汉司马相如所作赋名。《文选》载其辞:“皑皑之野兮,似罗纨之鲜明……纷缊宜修兮,郁郁菲菲……皎皎洁洁兮,扬光飞微。”梁园:《文选·张衡《思玄赋序》》:“览梁王旧馆于洛之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诗首联“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交代了这首诗的标题。天冠山,在安徽省休宁县城西12公里处。这里峰峦重叠,林木葱郁,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为皖南名山之一。诗人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春来到天冠山游览,并作了二十八首诗,这是其一。龙口岩,在天柱峰下。岩高50米,宽16米,深10米,有如巨龙盘踞,气势雄伟壮观
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 龙神蟠泥沙,宅此岩之阻。 游人勿轻触,历历听秋雨。 注释:这里的龙神指的是山中的龙脉,它在泥沙中盘踞,形成了这座山的屏障。游人不要随意触摸它,而是要仔细聆听秋天的雨声。 译文:天冠山中有二十八座山峰,其中的龙口岩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座。龙神盘踞在这片泥沙之中,守护着这座山。游人不要随意触摸它,而是要仔细聆听秋天的雨声。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的描绘
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 泉清孤月现,夜久空山寒。 不用取烹茗,自然涤尘烦。 注释:天冠山的二十八个山峰,其中有一个叫做龙口岩的地方。这里的泉水清澈见底,孤独的月亮从山中露出来,夜晚的时间很长,整个空荡的山上都弥漫着寒冷的气息。我不需要去煮茶品茗,自然就能够清除内心的纷扰和烦恼。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天冠山二十八个山峰中,名为龙口岩的地方的自然美景。泉水清澈见底,孤独的月亮从山中露出来,夜晚的时间很长
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 长生须学,神芝何处采? 【注释】 - 天冠山: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一座著名山峰,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 二十四首:指王士熙在《天冠山题咏二十八首》中的四十二首诗作。 - 龙口岩:天冠山的一个自然景观,因其岩石形状似龙口而得名。 - 长生:这里指追求长寿或永生。 - 底须:必须、应该。 - 洗药人:古代传说中用仙草洗涤药物以求长生的人。 -
注释: - 峻岭接仙台,仙人独往来。 - 峻岭:险峻的山岭。 - 仙台: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泛指仙境。 - 仙人:这里是指居住在天冠山上的仙人。 - 独往来:独自来来往往。 - 箫声吹自落,鹤翅拂云开。 - 箫声吹自落:箫的声音如同从山上落下。 - 鹤翅拂云开:鹤的翅膀如同拨开了云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天冠山景色的诗歌。诗人以“峻岭接仙台,仙人独往来”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