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秀英
注释: 1. 斜:形容梅树的影子斜斜的。 2. 梅影移窗映碧纱:梅树的影子移动到窗子上,映照在碧绿色的纱帘上。 3. 依它写:模仿它的样子去写。 4. 寒受月些些:承受着月光的一些寒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梅树和月色的小令,通过描写梅树和月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斜”,形容了梅树影子的方向和位置,暗示了时间是傍晚或早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间段,梅树的影子才会斜斜地投射在地上。同时
【注释】 竹笋:新长成的竹。 筠(yún):竹的嫩茎。 澹描:淡墨勾勒。 含香:指有香味。 劲节:刚劲的枝干。 柳腰:形容柔美。 黏:沾。 梳风:形容微风吹过。 玉萧萧:像玉一样清脆的声音。 拂檐牙凤毛:形容竹叶摇曳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春天新长成的竹的特点。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竹的外形、颜色和姿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感受到了竹子的美丽。同时
诗句释义: 十六字令弹琴 琴,即古琴;调急弦繁,指的是古琴的音调和弦数复杂;哀怨深,形容琴声哀婉深沉;难成弄,意指难以演奏得熟练;料是少知音,估计很少有人能理解。 译文: 琴,即古琴;它的音调复杂,弦数繁多,发出的声音哀婉深沉,难以熟练地演奏,估计很少有人能理解。 注释:十六字令,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每句诗字数相等,每句七个字。弹琴,即弹奏古琴。调急弦繁,指的是古琴的音调和弦数复杂。哀怨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情感,然后结合注释、题目以及写作背景等理解分析即可。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一些诗歌的常用表达手法与思想感情,特别是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此诗为“宋·李清照”的作品,全词以写景起,以咏史结。上片写闺中女子初醒,睡眼惺忪,梦回故里的情景:一、二句写日影催人早起,暗示了闺中的少妇已经从梦中醒来;三、四句写闺室之景
注释: 燕子呢喃地叫,在春天的白天。花儿凋谢,春天过去了。斜靠在画屏前,半垂着低垂下的红袖。 消瘦。消瘦。镜子里双蛾长皱。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春日里倚屏沉思的情景。上片写景,“燕语呢喃”三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现了女子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留恋。下片写人,以“消瘦”二字为线索,刻画了女子相思之苦和内心的哀怨。全词语言清新自然,细腻婉曲,富有韵味
华屋艳神仙。 冶态娇妍。 纤腰婉约步金莲。 多事春风入闺闼,独立花前。 遥指夕阳边。 嫩草如烟。 离人独上洞庭船。 一去哪知行近远,目断遥天
泪渍胭脂花湿露。帘外飞红无数。 芳草江南路。春魂一缕斜阳暮。 可惜彩云留不住。恨煞风欺雨妒。 愿化相思树。古来剩有鸳鸯墓
青帝才临,雨似调酥,风似剪刀。 看乍寒乍暖,催归柳线,半明半暗,染就芳郊。 云约晴峰,烟酣远岫,同倩天工浅淡描。 无人处,早苍苔一片,又上红桥。 魂销。 春水迢迢。 归未得、王孙路更遥。 恨多情飞梦,西楼忆远,无端送别,南浦停桡。 小院池塘,曲栏幽砌,一著东风别样娇。 凝眸望、惟孤山松柏,不受寒凋
秋半明中,月圆名半,素辉千里如昼。 高卷珠帘,一片玻璃凉透。 晚风起、雾约柔鬟,银汉斜、露侵罗袖。 稽首。 向嫦娥借问,广寒寒否。 最爱深闺独守。 如此良宵,尽堪消受。 觅句孤行,踏损苍苔微溜。 问前生、千古同心,期后会、一年别久。 孤负。 怕云遮光掩,秋催人瘦
暮烟含。 暮烟含。 残荷衰柳映寒潭。 夕照远山红树外,断肠秋色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