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语呢喃春昼。花事阑珊时候。斜倚画屏前,半亸低垂红袖。
消瘦。消瘦。镜里双蛾长皱。
注释:
燕子呢喃地叫,在春天的白天。花儿凋谢,春天过去了。斜靠在画屏前,半垂着低垂下的红袖。
消瘦。消瘦。镜子里双蛾长皱。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春日里倚屏沉思的情景。上片写景,“燕语呢喃”三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现了女子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留恋。下片写人,以“消瘦”二字为线索,刻画了女子相思之苦和内心的哀怨。全词语言清新自然,细腻婉曲,富有韵味。
燕语呢喃春昼。花事阑珊时候。斜倚画屏前,半亸低垂红袖。
消瘦。消瘦。镜里双蛾长皱。
注释:
燕子呢喃地叫,在春天的白天。花儿凋谢,春天过去了。斜靠在画屏前,半垂着低垂下的红袖。
消瘦。消瘦。镜子里双蛾长皱。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春日里倚屏沉思的情景。上片写景,“燕语呢喃”三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现了女子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留恋。下片写人,以“消瘦”二字为线索,刻画了女子相思之苦和内心的哀怨。全词语言清新自然,细腻婉曲,富有韵味。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赏析时,先概括诗的内容,然后逐联分析,最后指出其情感。 (1) “月华清 中秋玩月”:这两句诗点明时间与地点,写出了作者在中秋佳节赏月的场景。 (2) “秋半明中,月圆名半,素辉千里如昼”,这几句描绘了中秋夜的月光。“秋半明中,月圆名半”的意思是:到了秋天,明亮的中天,一轮满月高悬在天空,月光明亮皎洁。“素辉千里”“如昼”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就像白天一样。
诗句释义: 1. 青帝才临,雨似调酥,风似剪刀。 2. 看乍寒乍暖,催归柳线,半明半暗,染就芳郊。 3. 云约晴峰,烟酣远岫,同倩天工浅淡描。 4. 无人处,早苍苔一片,又上红桥。 5. 魂销。 6. 春水迢迢。 7. 归未得、王孙路更遥。 8. 恨多情飞梦,西楼忆远,无端送别,南浦停桡。 9. 小院池塘,曲栏幽砌,一著东风别样娇。 10. 凝眸望、惟孤山松柏,不受寒凋。 译文:
诗句解读 1 泪渍胭脂花湿露:眼泪打湿了胭脂花瓣,显得格外的娇艳。 2. 帘外飞红无数:窗外飘落着无数的花瓣。 3. 芳草江南路:江南的道路两旁长满了芳草。 4. 春魂一缕斜阳暮:春天的灵魂随着斜阳西下而消散。 5. 可惜彩云留不住:惋惜那些美丽的彩云不能留住时间。 6. 恨煞风欺雨妒:恨极了无情的风雨。 7. 愿化相思树:希望化作一棵树,象征着永远的相思。 8. 古来剩有鸳鸯墓
《浪淘沙 集古送张湘兰之湖南》 华屋艳神仙。 冶态娇妍。 纤腰婉约步金莲。 多事春风入闺闼,独立花前。 遥指夕阳边。 嫩草如烟。 离人独上洞庭船。 一去哪知行近远,目断遥天。 注释: 1. 华屋艳神仙:华丽的房屋中住着美丽的神仙。 2. 冶态娇妍:形容女子容貌艳丽,姿态妩媚。 3. 纤腰婉约步金莲:纤细的腰身,轻盈的步伐,如同金色的莲花。 4. 多事春风入闺闼:春风不知趣地吹进闺房。 5.
译文: 暮烟弥漫,残荷衰柳映照在寒潭。夕阳照耀远方的山色,秋思之情弥漫在江南。 注释: - 暮烟含: 暮霭中,烟雾蒙蒙。 - 残荷衰柳映寒潭: 残败的荷花和衰老的柳树倒映在寒冷的江水之中。 - 夕照远山红树外: 傍晚时分的阳光照射在远处的山峦上,红树林之外。 - 断肠秋色在江南: 形容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哀伤和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秋日江南的景象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题目为《卜算子·前题》。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卜算子·前题 花绕玉屏风,氤氲兰麝馥。何事吹箫向碧空,鸾凤调琴曲。 惜别酒频添,侍儿催画烛。此后相思几上楼,终日求人卜。 注释 1. 花绕玉屏风:形容室内装饰华丽,花朵环绕着像玉屏风一样的摆设。 2. 氤氲兰麝馥:形容香气弥漫,像兰花和麝香混合在一起散发出的香味。 3. 何事吹箫向碧空:为什么吹奏箫声到天空中。
生查子 · 集古赠双妹兼以送别 【解析】 本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两位女子深厚的友情与依依不舍的情感。全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个年轻女子在离别时的美好瞬间和深情厚谊,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解读】 桃花落脸红 - 陈子良:此句取自唐代诗人陈子良的《题桃源》,意指春日桃花盛开,花瓣飘落,使得人面颊染红如同桃花般娇艳。此处用以形容两位女子脸颊因春天的到来而更加红润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庭前芳树”的荣枯变化,来比喻人的生死离合。上片写春残花落,下片写春去人亡,全词情深意长,含蓄蕴藉而意味深永。 (1) “庭前芳树朝朝改”,是说这庭院前的芳树,天天都在更换着新绿,但那芳香的气息却依旧存在。这里,作者以芳树的“朝朝改”来反衬自己的年华已逝。“尚有馀芳在”,是说尽管芳树天天在换着颜色,但它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却仍然存在。这两句表面上写芳树的香
诗句 1 “曲栏凤子花开后” - 这句描绘了凤凰花(一种红色的树)在开花之后的景象。"曲栏"指的是曲折的栏杆,可能是指园林或庭院中的装饰,增添了几分雅致和浪漫氛围。"凤子"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花朵或是比喻某种尊贵的事物。这里的“花开后”暗示了一种美好的开始或变化。 2. “捣入金盆瘦” - “金盆”可能意味着一种珍贵的容器或者象征性的宝物。这里用“捣”字,可能是形容将花瓣捣碎,使之更加细腻
【注释】 湖上:指西湖。南屏:在杭州西湖的南面,有“吴山第一峰”之称。 新凉:凉爽。残醉:未尽的酒意。人倚兰舟:人在小船上。 瀛洲:神话中的三神山之一,泛指美好的世界。 【赏析】 《柳梢青·中秋西湖泛月》是南宋词人周密所作,此词写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中秋节,当时作者在杭州任官,词中通过描写西湖泛月之景,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秋夜泛舟西湖所见所感。“湖上清秋”
【注释】宁化:地名,今属福建省。清流:地名,今属福建省。归化:地名,今属福建省。路隘林深苔滑:指山路狭窄、树林茂密,路上有青苔滑溜难行。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今天要去什么地方呢?径直指向武夷山脚下。武夷山:名胜古迹,位于福建西部。山下:指武夷山的脚下。风展红旗如画:风中飘扬着一面红旗,好像画一样。 【赏析】《如梦令·元旦》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作者新年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
【诗句】 梦到浔阳九派。 依旧云山遮碍。 浪阔雁鸿遥,堪笑燃犀照怪。 欸乃。 欸乃。 夜夜船空月载。 【译文】 梦中来到浔阳城,江流九派景色美如画。 依然有云雾和山峦遮挡视线,大江之水宽广无边。 雁鸟在天空中飞翔,而我却可笑地点燃了犀牛角。 划桨声声不绝,夜色渐深,只有孤舟随月亮漂泊。 【注释】 1. 梦到浔阳九派:梦里来到了长江的九个分支。浔阳,地名,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因境内有湓江、彭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然后结合写作背景、手法技巧等进行赏析。 “庭苑晓风吹透”,庭院里的花草在晨风中摇曳。“正是明月时候”,月亮当空,正是月明星稀的好时节。“行过碧阑干,一带绿波常皱”,我走过栏杆,看到那碧绿色的江水常常是皱纹般地皱起。“消瘦。 消瘦。 那得容颜如旧。”我瘦了。我瘦了,怎么能够恢复往日的容颜呢
这首诗的内容是:咄咄向空书怪。 诗了还添酒债。 朝暮看云烟,过眼皆成身外。 知戒。 知戒。 劳逸惟凭大块。 注释与赏析: - 咄咄:形容声音响亮、急促。 - 向空:面对空中。 - 书怪:写字作画,创作出奇特的怪象。 - 诗了:写诗作诗。 - 还添:增添、增加。 - 酒债:比喻债务或烦恼。 - 朝暮:指白天和晚上。 - 看云烟:观察云彩变化。 - 身外:身外之物,比喻不重要的事物。 - 劳逸
诗句释义:刚刚走过鹧鸪啼叫的地方, 又来到了郁鸡飞翔的地方。 走尽天边越地,总是看到一江烟雨。 回去吧,回去吧, 芳草从未迷住你。 译文:刚刚走过鹧鸪啼叫的地方,又来到鸟儿飞翔的地方。走遍天边的越地,总是看到一江的烟雨。回去吧,回去吧,芳草从不迷住你。 注释:才过 鹧鸪啼处:刚经过鹧鸪啼叫的地方。 鹧鸪啼声凄厉而悠长,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又到郁鸡飞处:又来到郁鸡飞翔的地方。
诗句释义: 未完的藤竹,又进入一个乔木。 傍晚时分在鱼篷停驻,萤火虫的光芒照亮我孤寂的夜晚。 相随。 相随。 已经和白鸥情投意合了。 译文: 没有完成那弯弯曲曲的藤竹,我又进入了另一个弯弯曲曲的乔木。 到了傍晚我在鱼篷停下,萤火虫的光芒照亮了我孤寂的夜晚。 我们相互追随。 我们相互追随。 我已经与白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象
一夕恩情似梦。 臂上犹书娇凤。 欣口再来时,天曙更无人送。 莺哢。 莺哢。 费尽春声何用。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属于宋词的词调之一,原为唐教坊曲,因《如梦令》词中有“如梦”二字,故取以为调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一夕恩情似梦:一夜之间,夫妻间的亲密情感就像梦境一样美好。 臂上犹书娇凤:妻子在手臂上还画着美丽的凤凰图案。 欣口再来时:期待丈夫再次归来的日子。
【注释】 “如梦令”是词牌名,本词为作者自度曲。 相看:互相看着。 难下:形容心情沉重、难受。 魂作柳绵飞,片片粘人珠靶:像柳絮一样飘飘荡荡飞落下来,粘在身上像珍珠的靶子一样。 休嫁:不要嫁了。 【赏析】 上片写女主人公因丈夫被贬而伤心难过。起二句,写她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含泪相看,不忍离去,手执丝鞭,却难以下马,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下两句写她对丈夫思念之深。魂作柳绵飞,片片粘人珠靶
【注释】答龚柴丈:回答龚柴之问。见怀:即见信。柴丈,尊称对方官职的称呼;见信,指回信。嵩华:嵩山和华山,均为五岳之一。 【赏析】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上阙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嵩华美景,下阙则以问答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题材作品
【注释】 顶上三毛摇曳。:头顶上三根毛发摇摆不定。 个是华山冠制。:这顶帽子是华山的式样。 遍体锦文圆,妒杀画堂羽翠。:全身都绣着华丽的花纹。 无计。无计。大尾更须三岁。:没有办法。没办法。尾巴更长了三年。 【赏析】 《如梦令·华山顶上三毛》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之一。此词上片写头戴华山帽饰,下片写其华丽之状,最后用反诘语气作结,既写出了帽子之华贵,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华贵的不屑一顾
诗句释义: 十六字令弹琴 琴,即古琴;调急弦繁,指的是古琴的音调和弦数复杂;哀怨深,形容琴声哀婉深沉;难成弄,意指难以演奏得熟练;料是少知音,估计很少有人能理解。 译文: 琴,即古琴;它的音调复杂,弦数繁多,发出的声音哀婉深沉,难以熟练地演奏,估计很少有人能理解。 注释:十六字令,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每句诗字数相等,每句七个字。弹琴,即弹奏古琴。调急弦繁,指的是古琴的音调和弦数复杂。哀怨深
注释: 1. 斜:形容梅树的影子斜斜的。 2. 梅影移窗映碧纱:梅树的影子移动到窗子上,映照在碧绿色的纱帘上。 3. 依它写:模仿它的样子去写。 4. 寒受月些些:承受着月光的一些寒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梅树和月色的小令,通过描写梅树和月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斜”,形容了梅树影子的方向和位置,暗示了时间是傍晚或早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间段,梅树的影子才会斜斜地投射在地上。同时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月光下读书的诗,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拟剥啄行":诗人设想着自己正在敲门(剥啄),准备进入书房。剥啄,古代一种敲门的声音。 2. "起视吾盎":诗人起床后,看到自己的书箱(盎),里面有三天的书。这里用了"吾"和"盎"两个字来强调自己的书籍。 3. "余三日储":这些书已经有三天了,也就是说,他之前一直在读书。 4.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情感,然后结合注释、题目以及写作背景等理解分析即可。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一些诗歌的常用表达手法与思想感情,特别是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此诗为“宋·李清照”的作品,全词以写景起,以咏史结。上片写闺中女子初醒,睡眼惺忪,梦回故里的情景:一、二句写日影催人早起,暗示了闺中的少妇已经从梦中醒来;三、四句写闺室之景
【注释】 隔院莺声催早起,昨宵杏雨轻寒。一庭春色卷帘看。绿烟双燕语,红树百花攒。 整顿琴书消昼永,妆成不去凭栏。鹊炉呼婢爇沉檀。新词翻白雪,小楷界乌阑。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闺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景起兴,借景抒怀,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开头四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隔院里传来黄莺悠扬婉转的叫声,催促自己早早起床。昨天夜里下过一场细密的小雨,春意盎然
【注释】 柳绵:柳絮。杨花:指柳絮。“柳绵如许”,柳絮很多。“搅碎春魂漂泊去”,春魂,喻指春天的灵魂;飘荡无定。“风约萍开,一半相逢在水隈”句中的“风约萍开”比喻杨花被风吹着飘来飘去。“水隈”指水边。“漫天飞舞”“帘外斜阳黏忽住”,形容杨花漫天飞舞的景象。“咏絮无才”、“孤负东风为送来”,是说自己没有才能像谢道韫那样咏叹杨花,辜负了东风的情意。 【赏析】 这首词以柳絮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