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承苍
诗句释义 - 剥剥啄啄,有客停车。 描述声音的连续,像是有人正在敲门或走路。 - 童子惊告,我迎而趋。 描述一个小男孩被声音惊动,跑去告诉主人。 - 长揖就坐,问无恙乎? 描述主人以礼相待,问对方是否安好。 - 自我不见,日月其徂。 表示自从自己离开后,时间已经流逝。 - 客漫应我,足降及除。 客人随意应答,似乎没有太多在意。 - 亟挽其衣,谓客徐徐。 迅速拉起客人的衣服,希望他慢一些。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一日复一日,一岁复一岁:每一天重复着,每一年又一年地过去。 - “日”: 指日常的天数。 - “岁”: 一年的计量单位。 - 朝饔而夕飧,开眼阅斯世:早晨用餐,晚上吃晚饭,睁开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 - “饔”和“飧”: 古代中国的饮食制度,指早餐和晚餐。 - “阅”: 观察、看。 - “斯世”: 这个世间,这里指社会或世界。 - 食之饱嘻嘻,食不饱怡怡:吃的饱的时候开心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月光下读书的诗,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拟剥啄行":诗人设想着自己正在敲门(剥啄),准备进入书房。剥啄,古代一种敲门的声音。 2. "起视吾盎":诗人起床后,看到自己的书箱(盎),里面有三天的书。这里用了"吾"和"盎"两个字来强调自己的书籍。 3. "余三日储":这些书已经有三天了,也就是说,他之前一直在读书。 4.
【注释】 晓:早晨。承明:宫名,在今河南洛阳东面。风传漏刻清:指晨钟暮鼓的声响。九衢:即“九道”,泛指京城内外的大街小巷。曙色:黎明时的曙光。万户:指京城中众多住户。秋声:秋天里萧瑟凄凉的声音。微雨不沾地:微细的雨丝飘落下来,没有沾湿地面。乱云犹出城:指乌云密布、翻滚而来,仍然冲破了城池。常时:平常时候。车马道:指京城里的街道。尘生:尘土飞扬。 【赏析】
九江道上,黄菊盛开,经数百里不绝传。这是东篱遗种。 江州古时的路,黄花覆盖连冈。 全世界无人能识,飘零随哓霜。 陶公感萧晨,采之助飞觞。 遂令千载后,华屋延秋光。 亭亭金石姿,不随世炎凉。 清泉濯宿根,空山抱孤芳。 一承君子顾,纫结古锦囊。 岂惟制颓龄,令德滋日章。 所以浮湘者,亦欲餐其英。 此意谁与明
剥剥啄啄,有客停车。 童子惊告,我迎而趋。 长揖就坐,问无恙乎? 自我不见,日月其徂。 客漫应我,足降及除。 亟挽其衣,谓客徐徐。 仆有所怀,愿得少摅。 时方溽暑,天地为炉。 黄埃翳空,君马何驱? 公卿贵人,夏屋渠渠。 冰簟石床,梦寐华胥。 君往而谒,门者趑趄。 亦有豪客,群聚上都。 无事日长,博弈呼卢。 君往而入,悄焉向隅。 幽幽陋室,帘影萧疏。 又无他宾,沓至交呼。 曷不少留,待日既哺。
江州古时路,黄花翳连冈。 举世无人识,飘零随哓霜。 陶公感萧晨,采之助飞觞。 遂令千载后,华屋延秋光。 亭亭金石姿,不随世炎凉。 清泉濯宿根,空山抱孤芳。 一承君子顾,纫结古锦囊。 岂惟制颓龄,令德滋日章。 所以浮湘者,亦欲餐其英。 柴桑今为墟,此意谁与明
候晓入承明,风传漏刻清。 九衢分曙色,万户动秋声。 微雨不沾地,乱云犹出城。 常时车马道,未有一尘生。
清代诗人万承苍,字宇光,号孺庐,江西南昌人。他少时喜好阅读宋儒书籍,康熙五十二年(1693年)中进士,后改任翰林院庶吉士。万承苍在仕途上经历了坎坷,但最终得以重用。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留下了《万学集》、《孺庐集》和《易传论》等著作。万承苍与李绂有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官邸时常相聚讨论学问,互为宾主。他的诗文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受,充满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情感的表达
清代诗人万承苍,字宇光,号孺庐,江西南昌人。他少时喜好阅读宋儒书籍,康熙五十二年(1693年)中进士,后改任翰林院庶吉士。万承苍在仕途上经历了坎坷,但最终得以重用。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留下了《万学集》、《孺庐集》和《易传论》等著作。万承苍与李绂有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官邸时常相聚讨论学问,互为宾主。他的诗文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受,充满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