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晓入承明,风传漏刻清。
九衢分曙色,万户动秋声。
微雨不沾地,乱云犹出城。
常时车马道,未有一尘生。

【注释】

晓:早晨。承明:宫名,在今河南洛阳东面。风传漏刻清:指晨钟暮鼓的声响。九衢:即“九道”,泛指京城内外的大街小巷。曙色:黎明时的曙光。万户:指京城中众多住户。秋声:秋天里萧瑟凄凉的声音。微雨不沾地:微细的雨丝飘落下来,没有沾湿地面。乱云犹出城:指乌云密布、翻滚而来,仍然冲破了城池。常时:平常时候。车马道:指京城里的街道。尘生:尘土飞扬。

【赏析】

《晓入承明直庐即目》(又作《直庐晓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之一,此诗写景细腻而真切,用笔精练而又生动。首联以“直庐”、“候晓”为题,点明写作地点和时间;颔联写京城内外的景色;颈联写京城中的百姓生活;尾联写作者的感受。全诗写得细腻逼真,用字精炼准确。

诗的前六句写京城的早晨,后两句写作者的感受。前六句写京城的早晨,有四句写京城的景象,二句写京城的生活。首联“候晓入承明,风传漏刻清”,写清晨进入宫中值勤,听到报时的钟声,听到报时的声音清晰悦耳。这两句写出了京城的宁静,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对朝廷忠诚的心志。颔联“九衢分曙色,万户动秋声”,描写了京城的繁华景象。诗人通过观察看到京城的街道上人们熙熙攘攘,各种声音不断传来,从而表现出京城的热闹和繁忙。颈联“微雨不沾地,乱云犹出城”,描绘了京城中下雨的情景。虽然雨不大,但仍然沾湿了地面,而且乌云也冲破了城墙,从城内飞出,这两句写出了京城的阴沉和压抑。尾联“常时车马道,未有一尘生”,则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诗人看到京城的车马道上并没有尘土飞扬的现象,这说明京城的秩序井然,没有混乱的迹象。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京城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