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非
注释:当初本打算去钟陵参拜马祖,却后来去寻找橘子井拜访苏仙。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游历名山大川后,对道教圣地的仰慕之情。前两句诗中,“钟”指江西南昌,“马祖”是指禅宗五家之一的青原行思;“橘井”则是传说中仙人汲水之处,位于江西新吴县(今宜春市),与“苏仙”指的是道教中的神仙人物苏轼有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初到江西时,原本打算前往钟陵参拜马祖,以期求得精神上的启迪和提升。然而
【注释】 坐:坐禅。地藏堂:佛教寺院名,在江西庐山南麓。天鹅岭:山名,在今江西庐山东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1942年冬从江西庐山返回重庆后所作。诗的意境很美,表达了作者对佛家的仰慕之情。 “地藏堂中坐”意思是:在寺院内静坐修行。这一句写出了诗人虔诚修行的心态。 “天鹅岭下行”意思是:在天鹅岭上行走,即在山上行走。这句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句释义】: 1. “天圣寺古桧”是这首诗的题目,意指诗人所见之桧木。2. “雷霆起蛰虬”,雷霆,是指雷声;蛰,是指冬眠的生物,这里指春雷使蛰伏的龙苏醒,比喻桧木被雷声惊起。3. “夭矫势欲上”,夭矫,形容曲折盘旋的样子;势欲上,形容其姿态优美,似乎要向上直窜。4. “忽然化此木,尚作拿云状”,忽然,指突然之间;化,指变化;拿云,指凌空而立,如云之在手。5. “婆娑枝干垂,生涩纽结壮”,婆娑
这首诗是一首咏石通洞的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对仗工整。下面是逐句的注释: 石通洞 涪翁,即涪翁,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生活在公元712年至770年之间。“石通”是石通洞的别称。 涪翁诗名存宇宙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杜甫的诗名在世间流传,就像宇宙一样无边无际。这里的“宇宙”比喻杜甫的诗歌影响深远,遍布世界每个角落。 李杜摧锋君殿后 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两位著名诗人
泸渡 曾到泸溪渡,山青石壁粗。 云藏天宝塔,水绕率岩湖。 日暖鱼增价,风和酒易沽。 鱼船交过往,商旅及成都。 注释: - 曾到泸溪渡,山青石壁粗。 - “曾到”表示曾经到达某地。 - “泸溪渡”指泸溪的渡口。 - “山青”形容山的颜色为青色。 - “石壁粗”形容石头的质地粗糙。 - “粗”在这里可能是指山石的质感粗糙。 - 云藏天宝塔,水绕率岩湖。 - “云藏”表示云雾环绕或隐藏在某个地方。
浦溪 郴岭最高处,桐轩临水开。 晚晴东北望,直见郁孤台。 注释: 浦溪:湘南的一条山涧小溪。 郴岭: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境内的一座山脉,是湖南的最高峰之一。 桐轩:指桐树之轩。 水开:即水边开阔之处,此处意指山涧。 晚晴:傍晚时天晴。东北望:面向东方。 郁孤台: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一座古塔,因形似一只卧着的凤凰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郴州登山观景的感受
【注释】 和菊花:这是一首七绝,是作者在与菊花对话。“纷纷桃李春”是说春天里桃花、李花盛开,美艳迷人;“过眼成枯萎”指这些花朵转眼间就凋谢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答元珍》诗中对百花的评论。首句“纷纷桃李春”,点出时序已是暮春。次句“过眼成枯萎”,写春天里桃李盛开,美艳迷人,但转眼间就凋谢了。三、四两句“晚荣方耐久,造物岂吾欺”,则是指晚开的菊花,虽然开的时候较迟,但它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注释:与同省的人一起欣赏秋天的美景,住宿在乡野。老火尚未愿意退让,稚金正在全力征战。炎凉两方各有所分,胜负顷刻之间就变阴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色图。诗人以“和同省”为题,表达了与友人共同享受秋夜美景之情。诗中描述了秋夜的景色,如“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老火还未消退,稚金正在全力征战。接着,“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则描绘了天气转凉,阳光逐渐消失的场景
雷霆起蛰虬,夭矫势欲上。 忽然化此木,尚作拿云状。 婆娑枝干垂,生涩纽结壮。 图经不能记,父老那可访。 晋杉定侪类,蜀柏岂辈行。 栎梦何足神,槐语固已妄。 自无斧斤忧,未始疑大匠
郴岭最高处,桐轩临水开。 晚晴东北望,直见郁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