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枋
【诗句解释】 卜居:选择住处;卜,选择。 昔人百万曾买邻:从前有百万人曾经买下相邻的邻居。 余何得居清涧滨:我为什么能住在清澈的溪水边上? 邓尉祠前看村社:在邓尉山前的村落里看到村民们祭祀的祠堂。 西堰水畔寻渔人:在西堰水的岸边寻找打渔的人。 三闾大夫独哀郢:屈原被贬为三闾大夫时,独自悲伤郢都。 鲁连先生宁帝秦:战国时期,鲁仲连(又名“鲁连先生”)宁愿去秦国而不是齐国。 乾坤澒洞不可住
怀旧篇长句 怀念家乡的诗句,共有400字。
【题解】 这首诗作于元末,诗人在襄阳(今属湖北)隐居时。此诗是诗人观画后所作。 【释义】 三农:古代称农民为“三农”,即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云肤寸:指云彩。 九野:指全国。焦枯:枯萎。日色昏:天色昏暗。赖有:幸亏有。襄阳:指襄阳的真迹。墨妙:指用墨的技巧。应时:应时而发,及时而至。霖雨:久雨。郊原:田野。 【赏析】 首句“三农盼望云肤寸”,“三农”指农民百姓,“云肤寸”形容云朵像皮肤那样厚重
西堰风景百年来一直归胜地,淹留一向到花源。桥连浦港蒹葭水,山入田原烟雨村。 注释: 1. 西堰风景百年来一直归胜地:西堰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这里的景色已经延续了一百年,仍然保留着它原有的风貌和魅力。 2. 淹留一向到花源:我在这里停留了很久,一直走到花源。花源是这个地方的一个景点,有很多美丽的花朵和花卉。 3. 桥连浦港蒹葭水:一座桥横跨在浦港之上
【注释】 1. 山:指画中的山水。空翠:青翠的山色。扑人:扑面而来。寒涛:寒流声,形容松林中风声如涛。去复回:时而离去,时而返回。 2. 茅斋:用茅草搭建的小房子。低傍:靠近。 【赏析】 这首题画诗,是写诗人观赏画中的山水而作。前两句写画中山色之美,松林之声之妙;后两句写观画后的感想。 “山围空翠扑人来,松起寒涛去复回。”这两句写画中山色之美,松林之声之妙。首句“山围空翠”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赏析艺术手法。 “集舅氏吴明初先生邓尉山斋”:聚集在舅父吴明初先生家中的邓尉山房。邓尉山:位于无锡市西南,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佛教圣地。山斋:指吴明初先生在此山中修道的居所。 【译文】 令节星斗变换,荒村物色移迁。 春溪平野宽阔,山月出现林边。 夜饮家酿已尽,风吹邻笛悲怨。 梅花依旧洁白如故,回头遥望令人心酸。 【注释】 ①令节:美好的时节,这里指春季。星霜改
题画松 支离冰雪丹心在,偃蹇岩阿绿发茸。 自是千年知汉腊,何曾一日受秦封。 注释: - 支离:形容破碎、不整齐的样子。 - 冰雪:指寒冷和清澈的自然环境。 - 丹心:红色的心脏,比喻忠诚之心。 - 偃蹇:弯曲的样子。 - 岩阿:山间的凹地。 - 绿发茸:形容植物繁盛,如绿草般茂密。 - 汉腊:汉代时期,这里指汉朝。 - 秦封:秦国时期的封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松树
注释:绿树和青山依旧,树木凋落山空寂寥,风物之间透着秋意。自是经过秋霜洗礼后的真骨,不与美丽的景色相争斗艳。 赏析: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苍凉的画面,绿色的树木和青翠的山峰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第二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静谧、苍凉的氛围,树木凋落,山林空寂,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第三句则是诗人对前两句的升华,他发现这里的自然风光与众不同,它经过了秋天的洗礼,变得更加坚韧、真实
【注释】 怅望:远望,远眺。新秋:秋季。疏雨:稀稀疏疏的秋雨。晚萧萧:傍晚时雨声萧瑟。岁月江河共寂寥:岁月流逝,江河静寂,都感到寂寞无聊。怅:悲伤、感慨。天南:指南方。多:很多。战伐:战争。悲歌:悲壮的歌。日暮起渔樵:太阳落山时,渔民和樵夫开始劳作。参旗:古代一种仪仗,用旗帜组成。入晓:拂晓,天刚亮的时候。犹看:仍然可以看到。斗柄招:北斗七星中的斗柄(杓)指向东方,表示早晨。已罢:已经结束。东风
【注释】千春:指漫长的岁月。津:渡口、渡口,此处借指仕途。避秦:比喻隐居。人世:人间世界。红尘:佛家语,指世俗的纷扰。此中:这里,这里指的是隐士居处。堪白首:可以终老。 【译文】漫长的岁月里河水渺茫无际,万树上桃花盛开好与乱世隔绝。高卧其中可以终老,不知人间有纷繁的世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态度的诗。诗人以“千春流水渺无津”,“万树桃花好避秦”来表达自己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向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