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
清明 未裁白纻换初衣,浪逐清明蛱蝶飞。 万井新烟寒食过,半山斜日白云归。 物情到眼含生意,逸兴随时任化机。 门外一溪添绿涨,主人曾拭钓鱼矶。 【注释】 1. 白纻:白色的丝织品。2. 蛱蝶:指蝴蝶。3. 万井:形容众多。4. 新烟、寒食:都是节日习俗。5. 物情:自然景色。6. 生意:生命力。7. 逸兴:超然的兴致。8. 化机:自然的规律。9. 钓鱼矶:钓鱼用的石礁。10. 绿涨
【注释】: 闲居二首 其二: 1. 心澄秋水剑光浮,无限清风一榻悠。 释义:心境如秋天清澈的水面,仿佛可以看到剑光浮动,无尽的清风让人悠然自得。 2. 开卷恍同良友晤,敲诗直与古人谋。 释义:翻开书页,好像和好友相见,敲打诗句,就像与古人讨论问题。 赏析: 此诗表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惬意,以及对学问和友情的热爱。 第一句“心澄秋水剑光浮”,描绘了诗人心境的宁静,如同秋天的清澈之水般平静
【注释】: 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四:游兴将阑冷兴新,一声长啸动秋蘋。樵歌隐约林间起,好作登高唱和人。 译文: 秋天的兴致将要结束,寒冷的兴致又重新萌发。我一声长啸,惊动了秋苹。樵夫在树林里隐隐约约地唱起歌来,好作为那些登高的诗人的唱和的人。 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秋天景色的七言绝句组诗。前两句为第一联。“游兴”二句写作者登高时的感受。诗人登上胶山绝顶时,秋风萧瑟,寒意袭人,但游兴未阑,兴致正浓
诗句输出: 登高须上最高峰,直透云关第一重。 译文输出: 登高需至最高之峰,直穿云雾的第一道关口。 注释: 1. “登高”:此处指攀登最高的山峰。 2. “须”:应该、必须。 3. “最高峰”:最高的山峰。 4. “直透云关”:直接穿越云雾重重的关口。 5. “第一重”:表示最高一层或第一道门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攀登山峰时的情景,诗人通过“登高须上最高峰,直透云关第一重”两句
【注释】: 放浪秋怀九日中,欲携长剑倚崆峒。 一声铁笛惊天籁,吹出龙山落帽风。 译文: 在秋天的一天里登上了胶山之巅, 想要拿着长剑倚靠在崆峒山上。 一声铁笛声惊天动地,仿佛是龙山的风, 把头上的帽子吹掉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此诗描写了作者九月登山时的情景。首句“放浪秋怀九日中”写登高时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赏秋、放浪形骸之情。次句“欲携长剑倚崆峒”
在欣赏完《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九》后,可以发现这是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一室乾坤得自由。” - 关键词:乾坤、自由 - 注释:这里形容诗人所处的空间非常开阔,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一个人,他感到无比的自由。 - 赏析:通过“乾坤”一词,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世界的无限包容和接纳。 - 第二句:“清香半席篆烟浮。” - 关键词:清香、篆烟、浮
高秋气爽碧天寥,共说今朝胜别朝。 归路且逢僧院去,数声鱼磬远相招。 注释:在高高的秋季里,天气清朗,碧蓝的天空显得空阔无垠,我们相互谈论着今天的景色比昨天更加美好。回到回家的路上,偶然遇到了一个僧人的寺院,听到几声鱼磬的声音,远远地传来,好像在召唤我一样。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登高所见的秋高气爽、天空明净的景象以及与友人的畅谈之乐和对今日风光的赞叹。诗人登上胶山绝顶,举目远眺,只见碧空万里
注释:枫林里的树叶已经凋零,冷风吹过吴江,然而倔强的菊花依然盛开,香气不减。西风三百阵后,最近的消息传来了,原来是在南窗。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写于大历五年(770)秋天。杜甫晚年流寓蜀中,生活困顿,心情凄凉。诗人借秋景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愤懑之情。全诗以“枫叶”起兴,由“枫叶”落而及“黄菊”,再及“西风”。前两句写深秋景色,点出时序;后两句抒情议论。首句写眼前景象,次句写心中所感
【注】小山香:泛指小山寺中的香烟。 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其八注释:小山寺的香烟早已燃尽,再没有袅袅烟雾飘来。一树秋色,是寒烟笼罩下的桔柚金黄,令人心旷神怡。我吟咏出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心中喜不自禁,因为此时没有风雨来到这个重阳节了。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重九日(即重阳节)登高时所作。诗人在登高时看到小山寺的香烟已经燃尽,而一树桔柚金黄
注释: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七 千竿修竹出篱梢,卧听僧窗碧玉敲。 恼却诗翁谈韵事,顿将诗兴一时抛。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登上胶山山顶,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秋日图景。千竿修竹挺拔而茂密,仿佛从篱笆的间隙中生长出来一样。它们静静地躺在窗台上,与僧人的敲击声相互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后两句写诗人被这美景所打动,原本打算继续谈论韵事,却因为眼前的美景而暂时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