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
湖海风尘未息居,清波彩鹢启行旟。 都城夜月移宾榻,汴水春风命使车。 治化正需周召伯,才华真慕蔺相如。 旬宣到处持铅椠,谁道穷愁始著书。 注释: 1. 湖海风尘未息居:描述诗人身处动荡的时局之中,如同在湖海之上漂泊不定,但并未停歇。 2. 清波彩鹢启行旟:彩鹢指的是彩色的船,清波则指清澈的水面,两者结合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出行画面。 3. 都城夜月移宾榻:描述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象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拓展扩大外延等,命题惯用类型为五类:1.“描写内容”与“环境氛围”;2.“描写对象”与“象征意义”;3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第一句:“九陌名花照锦衣,遂溪人已望旌旗。” - 注释:在京城的大街上,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这些美丽的花朵在阳光下闪耀,仿佛是皇帝的锦衣。人们已经盼望着朝廷的旌旗,期待着朝廷的官员的到来。 - 翻译:在繁华的京城街道上,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是皇帝的锦衣。人们已经在期盼着朝廷的旌旗,期待着朝廷的官员的到来。 - 第二句:“乡山到眼声音侣,海国清时簿领稀
出居庸 戴星策马下居庸,烽燧烟消远道通。 地接浮云天咫尺,山悬断壁水西东。 青霓明灭轮蹄下,黄屋参差指顾中。 壮趾江南还塞北,男儿巳慰射桑蓬。 译文: 走出居庸关,顶着星光骑马下山,烽燧的烟雾消散,远方的道路变得畅通。 居庸关与浮云相接,天地仿佛近在咫尺;居庸关之上,断壁高悬,水流东西分岔。 车轮下青霓闪烁,马蹄声中黄屋的影子忽明忽暗。 我沿着南方的大江走向北方的长城
都城安定门外太清道院 郊外的原野上,十里开外的太清祠; 松柏参天,宫墙古老,景色奇特。 明水未消千日酒,卿云犹护万年枝。 凤凰箫竹随仙子,龙虎丹砂觅炼师。 闻道英皇曾驻跸,羽林围猎夜归迟。 注释: - 都城安定门外太清道院:在都城安定门外的太清道院。 - 郊原十里太清祠:郊外的原野上有一座太清祠,距离长安城大约十里地。 - 松柏宫墙古甚奇:松柏环绕的宫墙古老且奇特。 - 明水未消千日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中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以下是对每句的解释: 1. 再过武夷(再访神居结地幽):再次经过武夷这个地方,拜访神居住的地方,感受那里的幽静。 2. 武夷真境拟蓬丘:武夷这个地方的美景,让人联想到蓬莱仙岛。 3. 闲开竹径风生籁,深闭松关月在洲:闲暇时打开竹林小径,风声如同天籁;深夜时分,关闭松门,月光洒满江面。 4. 函蜕藏香封玉匣:将身上的道袍包裹好
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人方寿卿的深情怀念。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帝城平日坐春风,满室芝兰嗅味同。 - 释义: 在京城中,平日里享受着春风的拂面,满屋弥漫着芝兰的香气。 - 注释: “帝城”是指京都,“平日”指平常的时候,“坐春风”形容春风温暖舒适。“芝兰”是香草的一种,常用来形容高雅、清新的气息。这里表达的是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却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雅致的环境。
枫亭道中怀旧寮元佐 黄华山下故人庐,飞翠茏葱护隐居。 驿路折梅春雪后,亭窗剪韭夜灯初。 寒暄故事樽前话,梦寐新诗壁上书。 明日过江人渐远,浮萍踪迹定何如。 注释: 1. 黄华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以盛产柑橘而闻名。 2. 故人庐,指的是朋友的小屋。 3. 飞翠茏葱,形容草木郁郁葱葱。 4. 驿路,古代传递文书的地方,此处指诗人行走的道路。 5. 折梅,即折梅花。 6. 亭窗剪韭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平时多积累背诵,做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及语境来填写。 “乙丑中秋夕”中“乙丑”“中秋”;“龙川”中“孤月”“正秋中”“碧汇清光上下同”“玉镜无声”“沉夜籁”“银河如练绕晴空”;“分藩任”“制锦功”。 【答案】 乙丑(十四)中秋夕过龙川曾祖所尹邑 ①龙川:即龙川县。②孤月:指中秋之夜的月亮。③正秋中:正当深秋时节。④碧汇:形容秋天水色绿而清澈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时写给郑希(即郑处晦)的。郑希是郑处的女婿,时任湖南大使,所以李白写此诗送他赴任。 首句“槐叶辞柯菊破香”,描写了秋天的景象,落叶纷飞,菊花盛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这里的“槐叶”指的是槐树的叶子,“柯”是指树枝。而“菊破香”则是指菊花盛开,香气扑鼻。 第二句“宫河移棹下潇湘”,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宫河即指皇宫附近的河流,而下潇湘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潇水和湘江交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