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仪
寄兴 春风秋月足以怡情,静坐时频繁地敲击磬石之声。 鸟语喃喃亲于入睡,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让人心魂清明。 无边诗思如云层叠起,洗涤尘世的烦恼如同流水一泓。 一切忧烦皆因缘起而未生,掩门终日倾听涛声鸣响。 注释: 1. 寄兴: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2. 足怡情:足以让人感到愉悦。 3. 静里:寂静的环境中。 4. 敲磬几声:轻轻敲击磬石的声音。 5. 亲睡觉:接近睡觉的状态。 6. 脉脉
冬景八首 烟锁寒山睡未醒,鸟飞绝迹悄无声。遥看零落疏林外,犹带苍红石发萦。雨雪霏霏催岁暮,梅花泛泛迫诗情。年来世事浑忘却,重订江鸥旧日盟。 译文: 烟雾缭绕着寒山仿佛还没完全醒来,鸟儿的叫声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远处看那稀疏的树林外,还残留着一些枯黄的树叶,就像石头上缠绕的草木一样。雪花飘飘洒洒地催促着年关的到来,梅花在寒冷中绽放出点点生机。这几年来世间的事情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译文: 倚栏观赏日复一日的云行,风吹动疏林鹤梦惊。 旷野萧条晨雾重,江村冷寂暮烟生。 绿落苔枯山露骨,冰坚地冻水无声。 铅华剥尽天涯色,松柏留青老气横。 注释: 1. 倚栏日复一日看云行:每天倚着栏杆看云朵飘过。 2. 风动疏林鹤梦惊:风轻轻吹动稀疏的树林,惊醒了梦中的鹤。 3. 旷野萧条晨雾重:辽阔的田野在早晨被浓重的雾气包围。 4. 江村冷寂暮烟生:傍晚时分,江边的村庄显得格外冷清。
【注释】 黄花无语:菊花没有言语。含颦:含着愁苦的眉头。 绿酒多情:绿酒(一种酒,颜色偏青)有情意。惯醉人:常常使人喝醉。 化蝶:蝴蝶成双成对地飞舞,故称化蝶。 剑气:指剑气冲霄。埋尘:埋没在尘土中。 冲霄老鹤:高飞的老鹤。云情:云雾缭绕。 傲雪寒梅:傲立在雪中的寒梅。雨意新:刚下过的新雨。 空山零落尽:空空的山上已经凋零殆尽。 霜严(yán):秋霜肃杀。谁是后凋身:谁是最后凋谢的花?后凋身
玉山 万仞高峰秀出尘,芙蓉涨起海之滨。 鸾潭碧水光于镜,玉岭晴云白似银。 展拓晶屏二千里,烂开花木四时春。 奇游不减蓬莱胜,窈谷幽岩曲曲津。 注释: 1. 万仞高峰:形容山峰极高。 2. 芙蓉:荷花的别称,这里指代美丽的荷花。 3. 涨起:波浪上升。 4. 鸾潭:传说中的仙湖,传说中鸾鸟栖息的地方。 5. 碧水:清澈的湖水。 6. 光于镜:像镜子一样明亮。 7. 晶屏:明亮的显示屏。 8.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运用的手法及效果。 第一句“冬景八首”,从题干来看,应是一首咏物诗,所以“静”字应该是对所咏之物的形容,而“宇宙宽”则是诗人的联想。 第二句“匡林梦觉意闲闲”,这一句应该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梦境中的感觉比作现实的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第三句“逸情聊共青云远”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及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与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抓住意象,抓住关键词,分析诗歌的情感,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诗歌的手法等。 (1) “寒风吹送晚来潮”,首句点明季节和天气,寒风袭来,带来晚来的潮水,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2) “水意云情入望遥”:江水涨涌,水波连着云,水与天相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一般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题目要求四个部分,答题时注意据图论诗,读懂全诗,根据题目的要求,组织答案。此题中“注释”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必备条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冬景八首》之一。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1. 月来日往成今古,物换星移转岁年 注释:月亮的出现和消失,时间的流逝,形成了古今的变迁;万物的更替,星辰的转移,带来了岁月的流转。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和宇宙的变化无常。通过对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对时光流转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2. 一片闲云空里色,千林落叶晚来烟 注释
《冬景八首》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作。该组诗共有八首,每首都以描绘冬日景色为主题。以下是各首诗句的注释: 1. 一窗冷雨裁诗夜,半壁青灯立雪时。 注释:在寒冷的雨夜里,我拿起笔来撰写诗歌;在积雪覆盖的墙壁上,我点着微弱的灯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冬夜中诗人独坐书桌前,借助窗外的冷雨和屋内的青灯创作诗歌的情景。诗人用“一窗”和“半壁”两个词来表现室内外的对比,以及自己身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