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鉴
赵少宰灵洞山房 自狎忘机鸟,谁惭曳尾龟。 苏门鸾并笑,缑岭鹤堪骑。 岁序羲皇榻,生涯岳渎期。 饥餐霞五色,渴吸露三卮。 西蜀蟠龙气,南山隐豹姿。 阴阳双毂转,天地一竿垂。 海内悬丹壑,山中降紫泥。 旁求烦圣主,强起为疮痍。 载笔趋金殿,垂绅侍玉墀。 帝京频出入,王命屡驱驰。 炼石倾堪补,为霖望不私。 暂离温室树,终借上林枝。 事列山公启,名高水部词。 游宁禽庆负,文讵稚圭移。 省署萦簪组
潘中丞读书台 《潘中丞读书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天宝三载(744)所作七言律诗。此诗为赞美潘岳的,诗中用“书”、“剑”、“帆”等物象比喻潘岳的文采与武功、学识和才气。前四句以“书”、“剑”、“帆”三个意象,写潘岳的文才武略;后四句以“星回”、“地坼”、“青藜”、“时来”,写潘岳的英姿风采。全诗运用比喻手法,将一个文武双全的名士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赏析】 此诗为赵子昂《天圣寺观画壁》的序。天圣寺,宋时建于今湖南长沙市西面湘江西岸。元代诗人王冕曾在寺中作画。此诗写他初见壁上赵子昂画壁的感受: 第一句“古桧龙蟠竹数竿”描写的是一幅以竹为主题的壁画,竹是文人骚客喜欢咏叹的主题之一,而古桧、龙蟠等都是竹子的形象化表现。 第二句“墨云长护翠琅玕”描绘的是画面上墨色的云彩。“长”字用得十分巧妙,突出了云彩的长,给人一种时间上的延续感
【注释】 凤凰台:相传为晋孝武帝建元二年(366年)王导、庾亮等人在石头城(今南京市清凉山)所筑的台,因山上多凤凰栖息,故名。 吴楚千峰:指南京一带的山水。 树杪:树木梢端。 三山: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即蓬莱三座神山。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六代:东晋、宋、齐、梁、陈、隋。六代繁华:指这些朝代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和陪都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劫灰:佛教语,指劫数已尽,世界将灭。 赏析:
凤凰台 台上萧萧万木秋,谪仙文藻亦荒丘。 凭高莫问前朝事,惟有长江日夜流。 注释:在凤凰台上,只见满树的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像谪仙人的文辞一样,也变得空灵、虚无了。站在高处不要询问以前的事情,只有长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 赏析:诗人登上凤凰台,放眼望去,一片萧瑟的秋意,落叶纷飞,落木萧萧。“台上萧萧万木秋,谪仙文藻亦荒丘”,这一句写景,以动衬静,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萧萧”二字,渲染出凄凉的气氛
注释: 勋业存公等,匡扶系国钧。 这句诗表达了对公等功绩的赞美,他们为国家立下了功勋,成为了国家的柱石。 力睹回天并,恩覃湛露匀。 这两句诗赞扬了公等人的力量和恩德,就像能够扭转乾坤、滋润大地一样。 向来歌击壤,思作太平民。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人们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公等人功绩和品德的作品。诗人通过赞美公等人为国家立下了功勋,成为了国家的柱石
【译文】 乱石残花一径幽,侧身吴苑此清秋。 思乡怀古俱无那,西北浮云自帝州。 注释: 凤凰台:即凤凰台,旧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乱石残花:形容山野荒凉景象。 径:小路。 侧身吴苑:比喻身处吴地(南京)的景色。 此清秋:指此时秋天。 思乡怀古:怀念故乡和古代的事情。 俱:都,都这样。 无那: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西北浮云:指北方边关一带的风云,也代指边关战事。 自帝州:出自《汉书·苏武传》
注释: 天圣寺观赵子昂画壁 半壁烟霞几树苍,松门寒掩曲溪长。 客来想象江南景,一片湖山带夕阳。 译文: 半边的墙壁被烟雾和晚霞笼罩,几棵树影在苍老的松树林中显得更加幽静。 客人来到这冷清的寺庙,想象着那江南的水乡风光。 眼前的景色仿佛是一幅山水画,湖光山色与夕阳交织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圣寺观中的一幅画作。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画面的主体部分,即“半壁烟霞”和“几树苍”,营造出了一种宁静
【注释】画:指代作者的诗歌千峰寒郁半溪岚,几树梅花一草庵。 夜半楼头闻玉笛,始知春色满江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幽深、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在山间小路上漫步,只见山峰连绵,寒气逼人,仿佛整个山林都在被雾气笼罩着。他来到一个小山村,发现这里只有几棵梅花树和一座草庵,显得格外宁静。 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小路上时,诗人听到了一曲悠扬的玉笛声。这首曲子似乎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注释】 凤凰台:即凤凰台楼。在今安徽和县西北。 秋风起,树叶纷纷落下,一片萧瑟景象。 青山尊酒散斜晖,指饮酒时,天色已晚。 洲中白鹭连吴树,泛舟时,看见江边吴地的树木。 江上俯瞰卢龙带楚云,卢龙指卢龙塞,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楚云指楚国的云,即楚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首句写秋天来临,秋风落叶,一片凄凉景象;次句写友人离去后,主人独酌消愁,天已傍晚;三句写江中洲上,白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