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鉴
【注释】 《赠庞籍》:客满金陵酒不虚,梦回康乐赋何如。 云泥转盼成今昔,肠断西昌乞食书。 赏析: 首联写寄人不寄情之憾,言“客满”而“酒不虚”,意谓诗人虽身处繁华之地,却无心情与友人欢聚,只能借酒消愁;梦中回到故乡康乐县(今广东番禺),感叹自己何时才能写出像谢灵运那样的赋作。 颔联写诗人对时事的感慨。诗人在梦中看到昔日的云、泥、山、水,如今都已化为尘土,感叹时光荏苒、世事沧桑
【注】 忆卧:指诗人思念友人。 飞云:指友人祁羡仲。 醉亦寒:形容祁羡仲饮酒如醉却仍感到寒冷。 赤同看:指夜晚海天相接,如同赤色一般。 幔亭:指北边的屏障山。 燕台:指北国的边塞。 垂天:指高耸入天的宫殿。羽翰:指书信。 【译文】 怀念着祁羡仲卧在飞云中喝酒,酒喝多了也感觉冷。海深宵日赤同看,夜晚海面与天空相连。 北国的屏障山远望就像燕子台,回首望向天边笑傲的使者。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千山楼外两江斜”:这句诗描述了合江楼(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壮丽景观。千山和两江,即赣江和抚河,从远处望去,它们交汇于此,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楼外"可能指的是楼上所见的景象,而"两江斜"则形容了江水的流动状态,增添了一种动态美。 2. “地是端明学士家”:这一句表明了合江楼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端明学士通常指的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
寄祁羡仲兼讯卢唐宪庞与虔 千里书来采石矶,西风鸿雁叹分飞。违时野鹤拚青鬓,忧国山人自白衣。 译文: 书信千里迢迢从采石矶传来,西风中,鸿雁感叹离别之苦。违背时令的鹤也愿意舍弃青丝般的青春,忧国的山人却依然身着白衣。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曾仕鉴的作品。诗中的“千里书来采石矶”描绘了作者收到来自远方的信的场景,而“西风鸿雁叹分飞”则表达了鸿雁因离别而发出哀鸣的情景
注释: 寄祁羡仲兼讯卢唐宪庞与虔你们去同盟,有马生在,侯芭就像爱着草玄成。 尊残石洞躬耕后,不要问悠悠世上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兼讯”二字,是说诗人要告诉祁羡仲和卢唐宪两人的事情;“尔去同盟”、“尊残石洞”则分别说明祁羡仲去的同盟,卢唐宪隐居的地方。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们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卢唐宪和庞与虔,都是朝廷官员。卢唐宪和庞与虔,都曾获得过公车的召见。他们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不屑一顾地嘲笑那些只会虚情假意地痛哭流涕的人,认为汉朝的卿相人才已经足够多,无需再去虚度年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通过对卢唐宪和庞与虔等人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和批评。诗人认为这些年轻人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是分析诗句的意思、手法、情感、语言等,最后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同卢唐宪入罗浮”一句中的关键词语是“入”。这句的意思是:和卢唐宪一起去罗浮山。 “去年勾漏过寒食,今日罗浮亦暮春”一句中的关键词语是“亦”。这句的意思是:去年在勾漏度过寒食节的时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秀压群峦瞰碧空,一方云树画图中。 南临雁岭烟光紫,北引龙溪灏气融。 历井仰窥天阙近,望河回见海门通。 蓬莱缥缈无多路,目断浮云兴未穷。 秀压群峦瞰碧空,一方云树画图中。 注释:这里的“秀压”形容山势雄伟,山峰如同一座座高大的山峰俯视着整个天空。“瞰”是俯视的意思。“一方”指的是一片地方或一大块区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对诗词的语言特色及其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关键字词的解释和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字词的含义。 “达摩像”:指佛教禅宗始祖达摩的石刻坐像,在广东韶关曲江县曹溪镇南约5公里处的宝林寺。 “折芦渡迷川”
夜兴 梅觉寒山春,月镜虚潭白。 舒啸四无邻,松风响如答。 注释: 夜兴:在夜晚兴起的兴致或兴趣。 梅觉:仿佛是梅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寒山春:寒山(即山名)被春天的暖意唤醒,仿佛回到了春天。 月镜:月亮像镜子一样明亮。 虚潭:清澈的潭水。 四无邻:四周没有邻居。 松风响如答:松树的风声像是在回答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夜晚景色的诗。首句“梅觉寒山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