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芦渡迷川,面壁出苦海。
六叶长菩提,衣钵曹溪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对诗词的语言特色及其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关键字词的解释和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字词的含义。
“达摩像”:指佛教禅宗始祖达摩的石刻坐像,在广东韶关曲江县曹溪镇南约5公里处的宝林寺。
“折芦渡迷川”:指传说达摩曾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到达南方,从广州出发,渡过湘水,进入湖南。因以折芦苇为标志,故称达摩渡湘,又因湘水之流经潇湘两郡,故又称达摩潇湘。
“面壁出苦海”:相传达摩曾在少林寺内禅房墙壁上凿了三个大洞,每天面对洞口打坐参悟佛理。
“六叶长菩提”:指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名号。
“衣钵曹溪在”:指曹溪即今广东省曲江县,是惠能大师的得法之地。
【答案】
译文:达磨像。
达磨像。
达磨渡湘河,湘水之流经潇湘两郡,故又称达摩潇湘。
达磨在少林寺内面壁打坐参悟佛理,面壁而出,出苦海也。
达磨六叶长菩提,菩提是觉悟智慧之意。
达摩衣钵曹溪在,衣钵是指传授佛法的工具,曹溪是惠能在广东曲江县得法传衣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