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岭梅花一骑寒,自依南斗望长安。
三江薜荔春裁服,四海疮痍早挂冠。
日短畏途遑问酒,时危吾道强加餐。
避人自觉沧洲稳,惜别休歌行路难。

【注释】

①赵太史:指宋代赵必愿,字子固,号东园。曾官大理寺正,因上书反对和议,被贬为郴州别驾。后复起知广州,卒于任上。这首诗写他谪居岭南时作客愁思及与友人的赠别。②“度岭”二句:意思是诗人在岭南渡过了岭,看见梅花,想到长安(今西安)来;自己依靠南斗星,希望从长安返回。③“三江”二句:意思是说,江南一带的薜荔树春初裁制新衣,四海之内,疮痍满目,早自解下官印挂冠而去。④“日短”二句:意思是怕路途遥远,白天行走怕天黑;国事危殆,我的主张不能推行,只好强自加餐,吃些干粮当饭罢了。⑤“避人”二句:意思是说自己隐居在沧洲,感到安全无险;分别时,不要唱《行路难》曲,那会使人伤感。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流落岭南时所作,是送别友人的绝笔之篇。

首联“度岭梅花一骑寒,自依南斗望长安。”以景寓情,写出了作者流落边远之地时的苦闷心情。诗人由长安而岭南,一路艰辛,途中所见只有梅花,这使人更加感伤。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相反,他更坚定了自己要像倚靠南斗一样,仰仗自己的才学,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回到长安。

颔联“三江薜荔春裁服,四海疮痍早挂冠。”以咏物寄情。诗人把目光投向广阔的自然界,看到江河两岸的薜荔树春天开始裁剪新衣,暗示出国家的疮痍还没有得到治愈。同时,诗人又把自己比做那些被解除官职的人,他们早早地摘下官帽子离开官场,远离了政治纷争。诗人用这种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颈联“日短畏途遑问酒,时危吾道强加餐。”这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面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诗人认为应当先考虑自己的前途,所以暂时不去谈论喝酒的事情。但是,当他看到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他的主张得不到推行时,他也不得不暂时放弃饮酒的想法,强迫自己多吃一些干粮当饭吃。

尾联“避人自觉沧洲稳,惜别休歌行路难。”诗人在告别之时,仍然保持着自己清高的品格,没有因为离别之情而唱歌悲叹。他认为自己能够隐居在沧洲,感到生活安稳,不必再为行路困难而担忧。同时,他也劝慰朋友不要为离别而悲伤,因为天下还有许多艰难困苦等着人们去克服。

这首七绝写得含蓄蕴藉、深沉婉转,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又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