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
翻译: 不辞险阻辟蚕丛,依样葫芦画太工。 紫凤天吴君莫笑,可怜无数应声虫。 注释: 1. “不辞险阻辟蚕丛”: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像是驱开了蚕丛一样,这表达了一种无畏的精神。 2. “依样葫芦画太工”:此处用“葫芦”喻指事物,意指模仿或复制得极为精致、完美。 3. “紫凤天吴君莫笑”:这里的紫凤可能是指某种传说中的神鸟,天吴则是神话中的海神,诗人在说这种模仿如此逼真以至于连神仙也会为之折服
【注释】 靡靡:柔靡。新声:指当时流行的靡靡之音。关雎(jū):《诗经》第一篇,相传是周文王所作。 【赏析】 诗中以诗人对古乐的爱好与对新乐的厌恶作对比,说明作者喜爱古乐,反对新声。 “靡靡新声总可怜,偶闻古乐辄思眠。” 新声:指当时流行的靡靡之音。关雎:周代的《诗经》第一篇。《毛诗序》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欲民监督也。”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是表现一个男子追求一个贤妻良母
诗句: 正宗两宗拙能藏,压倒奇才不能狂。 译文: 正宗的两种学说拙劣却能够隐藏,压倒了所有奇特的才能却无法狂妄。 注释: 1. “正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传统或主流观点,而“两宗”则指两种不同的学说或学派。这种表述可能暗示着作者对不同观点的态度,即在某些场合下这些观点可能被接受甚至赞赏,而在另一些场合下则可能被视为不值一提或过于保守。 2. “拙能藏”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
诗名:《制锦还宜子细看,美人臂好莫登盘。黄钟大吕声原正,移奏房中惨不欢。》 注释: 1. 制锦还宜子细看:这里指的是制作锦缎需要仔细检查。 2. 美人臂好莫登盘:这里比喻美女的手臂应该珍惜而不是随意展示或使用。 3. 黄钟大吕声原正:黄钟大吕是古代音乐中的两种声音,这里表示音乐的原声应该是纯正的。 4. 移奏房中惨不欢:将音乐移至私人场所演奏时,可能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赏析:
磨铁工夫百炼思,古今能得几生知。 西来第一光明谛,只在花香果熟时。 注释:磨铁的功夫需要多次锤炼才能成功,这就像学问的钻研一样,需要不断努力。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呢?西方传来的佛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光明”和“智慧”。只有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花香四溢、果实累累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教所说的“光明”和“智慧”。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和认识。他认为
下面是为您呈现的关于这首诗《论文 其十四》的逐句解释: - “蓼苦饴甘嗜各偏,精思快语总由天。”:“蓼草苦涩而蜂蜜甘甜,人们各有偏爱。在深思熟虑和表达中,灵感总是自然而然产生。” - “滕王一赋堪千古,不信研都要十年。”:“滕王阁中的一篇赋文足以传世千古,不相信深入研究和准备需要十年以上。” 注释: 1. 蓼苦饴甘嗜各偏:描述了蓼草与蜂蜜的特性,蓼草苦味与蜜糖甜味形成鲜明对比。 2.
这首诗是苏轼的《论文 其十》。它的内容如下: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气充词沛更心虚:意指作者在文章中充满了充沛的文采,同时也感到内心的空虚。 - 万事还宜惜有馀:表示无论是任何事情,都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或机会。 - 陆海潘江潮落处:这里用“陆海潘江”比喻广阔的领域和丰富的知识,而“潮落处”则暗示了知识的枯竭或不足之处。 - 更无滴水傲沟渠:表示不应该自大或骄傲
【注释】 一顶儒巾气味馊:儒巾,古代读书人的头巾。馊,腐烂。指读书人戴着儒巾的酸腐气味。 也来捉笔学韩欧:也来,即“亦”的意思;韩、欧,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欧阳修;捉笔,拿起笔来写文章。指读书人也拿起笔来写作。 程朱门户重儓(zǎn):程朱,指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儓,同“簪”,一种发冠,这里泛指帽子或头饰。指程颢、程颐、朱熹这些学派。门,代指学派。儓,代指帽子。重儓好
诗句逐句释义及译文 诗的首句:文妖诗鬼尽争锋,苑症难医只有庸。 注释: - “文妖诗鬼”:指那些擅长文学和诗歌的才子佳人。 - “争锋”:竞争之意。 - “苑症难医”:比喻某种病症难以治疗。 - “庸”:平庸、无奇之人。 译文: 那些擅长文学和诗歌的人纷纷争夺着荣誉。但是,有些病症(如才华或技艺上的不足),似乎无法治愈,只能任其平庸下去。 诗的次句:留得乾坤真气在,三春小草厌枯松。
【注释】 花要多培:花朵需要多一些,叶子需要少一些。 花如少叶又嫌单:如果花少了,叶子多了又觉得单调。 老僧寸铁:佛教用语,表示佛的慈悲心肠像手中的一把小刀一样锋利;也指佛法无边无际,如利剑。 如来指一弹:如来,即佛祖。这里指佛像上雕刻的佛祖手指,是佛祖教化众生的工具,也是佛祖与众生沟通的工具。 【赏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悟。诗人认为,大自然的美在于它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