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
诗词原文 第一首: 乡闾治团练,白甲军特起。 利器只耰锄,高垒惟棘枳。 激发忠义忱,不自知生死。 楚氛朝甚恶,相距仅尺咫。 夜半觅小舟,芦埼先偷舣。 注释与赏析: 1. 乡闾治团练: 指乡村地区进行集体训练以增强防御力量。 2. 白甲军特起: 指由普通百姓组成的军队突然崛起。 3. 利器只耰锄: 强调这些军队使用简单的农具作为武器。 4. 高垒惟棘枳: 描述他们的防御工事简陋
送砚农兄从军越巂三首: 少小不相识,闻名心尚疑。 兄游夜郎域,我生吴江湄。 相去千万里,眠食无由知。 客岁栖锦城,识面嗟何迟。 枥马嘶北风,乌鹊绕南枝。 故里隔烽烟,执手重唏嚱。 遥羡岷江流,日夜东南驰。 注释:砚农兄从小与我不相认识,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心中还是充满了疑惑。砚农兄曾经游览过夜郎地区,而我则生长在吴江之滨。我们俩相隔万里,无法通过睡眠和饮食来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去年,我在锦城栖居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出自《送高闲上人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与赏析: 青山谒太白墓 - 青山:这里指的是著名的青山(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李白曾在此隐居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太白,是对李白的一种尊称。 - 谒:拜访、拜谒。 公乎驰逐且如此,我辈饥驱何足数 - 公乎: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此处指代李白。 - 驰逐:奔走追逐。 - 且如此:暂且如此。 - 我辈:我们这些人。 -
邛崃山耸立在天空的正中,金沙江水流绵延不绝。 桄榔椰树暗藏在毒雾之中,鹦鹉在荒烟里啼叫不停。 营垒与烽火台相连接,雨雪使得戈矛磨得锋利闪闪。 英勇的丁都护威名远扬,幕府需要像王仲宣那样高才。 依从他人不如追随自己,于是作《从军篇》表达心志。 书信飞驰要送到虎贲仆,知己之交托付给龙泉宝剑。 牧马时用金络头装饰鞍头,手中握着珊瑚鞭驱赶战马奔腾。 意气豪迈何等慷慨激昂,离开家乡到遥远南方去作战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战乱带来的灾难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江南闰三月,雪花大如掌。 注释:农历闰三月时,江南地区降下了像手掌大小的大雪。 2. 阳和变肃杀,天意先垂象。 注释:春天的阳气变得寒冷,天气变得异常严峻,仿佛上天已经预示了这一切的到来。 3. 是夕大营溃,坏云时下上。 注释:那天晚上,叛军的营地被攻破,恶劣的天气开始降临。 4.
【注释】 题:写,作诗以记。载:携带。书图:指携带书籍的图画。浪游:随意游历。春明:春天的景色。回首:回头望。几经秋:经历了几年。长恩:皇帝的恩惠。作劳薪叹:做劳累的工作而发出哀叹。万卷:许多卷,指大量的藏书。先藏:首先收藏。对雨楼,指藏书之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和藏书之乐的热爱之情。 首句“我亦携书作浪游”,描绘出诗人自由自在地带着书去浪游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形象
【注释】 《题载书图三首》是一首七言律诗,共三首。作者为宋代诗人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信州铅山(今江西上饶)人。绍熙五年(1194)进士。曾知严州、台州等郡。有《梅溪先生大全集》。此诗第一二两句,写读书官出金台,以“衔尾车轮”比喻读书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读书人的勤奋和进取精神。第三句写宝册来,用海雨滇云万里来比喻宝册的珍贵,突出其非凡之处。最后一句写宝册到后,人们争相传阅,盛况空前
采莲女,晨起理新妆。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采莲女清晨起床后的情景。 一襟浣露珍珠香,风吹翠带惊鸳鸯。 - 她的衣襟上洒满了露珠,散发着珍珠般的香味。风轻轻吹来,使她的翠绿色的带子像惊飞的鸳鸯一样飘扬起来。 鸳鸯惊,入花去。梦惺忪,悄回顾。 - 她被惊飞的鸳鸯吸引,跑进了花丛中。她突然醒来,悄悄地回过头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展示了采莲女的美貌和勤劳
【注释】①软毡:指书写时所用的纸张。②硬墨:指墨汁或朱砂。③排:整理。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吴清卿前辈手拓彝器卷的题咏。诗中回忆了作者年轻时与吴前辈论文的情景,表现了他对书法的酷爱和执着追求。全诗用“忆昔”两字开篇,紧扣题目,点明了题咏的对象和诗人对此事的回忆之情,使诗意自然流畅地展开,毫无滞涩之感。 首句“忆昔论文过恪斋”,回忆起过去在恪斋学习讨论诗文的情景。恪斋,即恪勤斋
梨洲先生在四明传学,史学之成就冠绝当代。 先生学识卓荦,见解超越同辈。 他的言论深意兼大义,他的议论定会千年不朽。 他以事迹辨真伪是非,以人材论进退高下。 他上可继承毛朱之道,下足以开启钱戴之门。 走也去追随他学习私淑,他的遗书对我颇有启迪。 祠堂中拜谒先生的像,静静地感受他那温和的态度。 梁君再次展示给我看,又好像聆听了他的謦欬声。 其余诗句搜寻土音,端溪有我深深的爱戴。 我愿摹画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