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逊兰保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读书场景和心境的诗。诗人通过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安静、专注的读书环境,以及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阅读体验。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解释及其关键词的注释: 1. 检书:检查书籍。这是一个动作描述,显示了诗人开始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2. 傍架齐书小课功:靠在书架旁,仔细地阅读着书籍,仿佛在小课上学习。这里的“傍架”可能是指靠近书架,而“小课功”则暗示了一种勤奋学习的态度。 3.
注释: 骊歌:即送别歌曲,多指送别之歌。 凤俄大嫂:即凤俄大嫂子。凤俄,人名,这里代指其兄。 盛京:今沈阳市,当时为清朝的都城。 赏析: 此首诗是诗人在凤俄大嫂赴盛京途中所赠给她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意境开阔。 开篇“一曲骊歌百感生”,以骊歌声起,暗含离情别绪,同时“骊歌”又与“骊山”谐音,暗示凤俄大嫂此行可能要去到离别已久的故乡,因此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接着,“夕阳流水送君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句“缕缕丝牵别绪真”中关键词是“缕缕”,形容牵挂之意,“真”指真实、确实。第二句“布衣一袭赠离人”中关键词是“布衣”,泛指普通百姓,“赠离人”即把衣服送给离别的人。第三句“前途冷暖原难料”中关键词是“前途”,比喻前程或未来的境遇。第四句“借得斯名要谨身”中关键词是“斯名”,这里是指妻子的名声,“谨身”指谨慎行事。 赏析:
注释: 自是高标韵自长,不将颜色斗群芳。 爱他闺阁生花笔,写出人间第一香。 赏析: 这首诗以墨兰为题,赞美了女士的才情和气质。诗中“高标”指的是女子的高雅品味,“不将颜色斗群芳”则表明她并不追求外在的艳丽,而注重内在的品质。“爱他闺阁生花笔”则是指这位女子有如女子般细腻的笔触,能够描绘出世间万物的美丽。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士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的赞赏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大致的读一遍,了解其故事情节,然后结合注释和相关提示,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最后再回到题目中来,根据要求答题。 “春晚”:指农历正月初一日。 “柳梢风软纸鸢收”:春风吹得柳树柔软了,放风筝的人把风筝收回了。 “为爱斜阳上小楼”:因为喜欢夕阳照耀下的那座小楼。 “挂起西窗闲从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海淀》。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解释: - 曈昽初日霁郊坰,驮梦轻车晓出城。 - “曈昽”意为天色明亮,“初日”即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霁郊坰”指天气晴朗时郊外的景象。“驮梦轻车”比喻马车载着梦想,轻轻驶出城门。 2. 译文与注释: -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了郊外的原野,马车载着梦想轻盈地驶出了城门。 3. 赏析: - 此句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晨曦图
初夏 一桁琉帘窣池轻,落花和絮袅檐楹。 绿阴满院红尘远,时有飞禽堕地声。 注释: 1. 一桁:形容门帘的宽度。 2. 琉帘:指用琉璃制成的帘子。 3. 窣(sū):形容帘子垂挂的样子。 4. 落花和絮:形容花瓣和羽毛飘落的样子。 5. 袅(niǎo)檐楹:指屋檐下悬挂的风铃发出的声音。 6. 绿阴:指浓密的树木。 7. 红尘:指繁华的街道。 8. 飞禽:指飞翔的鸟类。 赏析:
春晓 夜来微雨晚添凉,一枕迟人春梦长。 料峭风吹深巷里,卖花声似促晨妆。 注释: 夜来:夜间,晚上。 微雨:小雨。 晚添凉:傍晚时分更加凉爽。 一枕:一整夜。 迟人:使人感到困倦。 春梦长:春天的梦很长。 料峭:寒风刺骨的样子。 深巷:偏僻的小巷。 卖花声:卖花的声音。 似:好像。 促晨妆:催促早起床打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
【注释】 1、访画:指诗人自己作画。 2、春痕:指春天留下的印迹,这里代指新花。 3、绛纱:深红色的纱巾。 4、催得:催促。 5、画情赊:诗意不浓,如同没有感情的样子。 6、胭脂水:即胭脂,一种化妆用的颜色。 7、杏花:指杏树枝头盛开的花朵。 8、较量:比量,比喻比较。 9、赏析》:此诗为咏物小诗,借咏新红杏花以抒发怀人之意。首句“一点春痕透绛纱”是写杏花开放时的娇美与娇嫩
折花 满园春色手亲栽,一日花前几度来。 怪底枝头蝴蝶舞,鬓边新插牡丹回。 注释:亲手在花园里栽种了满园的春色,每天在花前徘徊多次。为什么枝头蝴蝶飞舞得如此奇怪呢?原来我的鬓边新插上了一朵牡丹花。 赏析:诗人以春天为背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他亲手栽种的花,在春风中盛开,香气四溢。他每天在花前徘徊,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然而,他却感到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