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
昔登鹫峰寺,隐公谈元旨。 昔者我曾登临高耸的鹫峰寺,在那里我聆听了隐公讲述佛教的真谛。 蒲褐屈双足,梵音宣一指。 我穿着粗布鞋,双手合十,虔诚地聆听着梵音,那是佛陀宣说的真理。 道佛不在经,得者如穿蚁。 真正的佛教教义并不存在于经文之中,领悟的人就像蚂蚁一般微小。 道经亦有佛,悟者如牧豕。 尽管道经中也有佛性的存在,但只有那些真正领悟的人才能像放猪一样自在。 灵山本无地,掬之在尺咫。
临洺关,位于今河北邯郸境内,是古时重要的军事关口。这首诗就是作者从临洺关经过时有感而作的。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路下临洺关,傍晚时分归程,夕阳下的路显得模糊不清。 2. 在南国没有听说过飞驰的露布(一种军用物资),北方边境新出现了驻云旗。 3. 因为地处于荒漠地带,难以防守,所以希望战前先声夺人,主动出击。 4. 想要获得三百名强壮的士兵,就像欃枪一样直扫肃清边疆的敌寇。 注释及赏析:
赠长寿寺住持成果上人 我闻六祖时,一偈悟佛氏。 想要证菩提身,夙根原有以。 传法得南宗,愿言从此始。 注释: 我听说六祖的时候,一首偈就悟到了佛的道理。 我想要证得菩提身,但是自己的夙根本来就有。 南宗的传法是得到了认可,所以我愿意从这开始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赠与长寿寺住持成果上人时所写。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修行过程,表达了对成果上人的敬意和祝愿。他首先提到了自己在六祖时一偈悟道的经历
昔登鹫峰寺,隐公谈元旨。 蒲褐屈双足,梵音宣一指。 道佛不在经,得者如穿蚁。 道经亦有佛,悟者如牧豕。 灵山本无地,掬之在尺咫。 出世非忘世,佛亦求诸己。 聆此颇称善,妙论欲予起。 茫茫众生劫,忽忽十余纪。 朅来珠江游,两载滞行李。 丛林每探胜,问道寻释子。 缁流亦有徒,钟磬惟食耳。 谁能阐宗风,一畅禅家理。 成师本慧异,少即达生死。 壮年历四方,大刹皆投止。 内典得师授,旷然无涯涘。
临洺关下来时路,再策归鞭夕照迷。 南国不闻驰露布,北畿新见驻云旗。 地居荒漠难言守,战有先声愿出奇。 安得健儿三百辈,欃枪直扫肃潢池
周冠是清代灵川人,字鼎卿,晚号拙叟,咸丰庚申进士。 周冠的诗文创作涉及临洺关的即景和历史思考。《临洺关即事》一诗,描绘了关塞之下日落时分的景色,通过对比南国的不闻露布和北畿的新见云旗,表达了对边塞战事的关注与期望。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而深刻,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
周冠是清代灵川人,字鼎卿,晚号拙叟,咸丰庚申进士。 周冠的诗文创作涉及临洺关的即景和历史思考。《临洺关即事》一诗,描绘了关塞之下日落时分的景色,通过对比南国的不闻露布和北畿的新见云旗,表达了对边塞战事的关注与期望。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而深刻,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