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
昔年官守在铜台, 两槛疏篁手自栽。 劲节浓阴还在否, 清风应为故人来。 注释:从前我在河北东路担任常平厅事后,有便坐的地方两边栏杆上种植着竹子,每到春天,我便亲自栽种新的新竹去替换旧的本子。二十年过去了,这些竹子修长挺拔,茂密成林。我的朋友郭仲思曾经担任本路提刑,暂时寄居在这里的小官署,我有信给他。我回信寄给一首绝句表达我对郭仲思的怀念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赏析
【注释】:次韵郭思得之归德铺留题 其一:马前山色入吟鞭,马上行人思涌泉。枫落吴江何足道,好诗今拟谢临川。(马前、人行、吴江、好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归途中为友人郭思得而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写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抒发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首句“马前山色入吟鞭”,意思是说,在诗人的马前,山的颜色已经映入他的眼帘,就像他的诗句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注释】 故园:故乡。一别:一次别离。四经秋:经过四个秋天。宦:官职。东归:从东方返回。念昔游:想念过去在故乡的游乐生活。邮亭:驿站,古代传递文书的人歇宿的地方。病目:因病眼花。壁间:墙上。银钩:银质印章或图章。 【译文】 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我厌倦了做官,准备从东方返回去,回忆起从前在故乡的快乐的生活,下马后在驿站上休息,因为眼睛生病了,看不清楚,看到墙上依旧挂着我的印章。
注释: 不读离骚不著书,竹篱环合野人居。 开樽细酌山中酒,挂壁闲看卧雪图。 出处似非还似是,宦名如有亦如无。 故人意厚题佳句,岂为疏狂鄙接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他对于名利的看法。 “不读离骚不著书,竹篱环合野人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不读《离骚》也不写书,我住在竹篱笆环绕的小屋中。这里的“离骚”是指屈原所作的《离骚》,而“著书”则是写作的意思
东归顿觉马蹄轻,伫望天台景色新。 遥想故园芳草盛,一番桃李又烘春。 注释: 东归:指作者离开京城回到老家。故园:作者的故乡。天台:今属浙江省,有著名的天台山。烘春:使春天更加明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东归途中见景生情的诗作。首句“东归顿觉马蹄轻”,写出了作者在东归的路上,感受到的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伫望天台景色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天台美景的向往
【注释】 次郑顾道韵 其一:次,跟随。郑顾道韵:郑顾的诗篇。次韵:跟原诗同韵,即用原诗的词句和格式写新诗。出郊:去郊外祭祀、游览。二纪:二十年。光阴:年月,指时间之短。速箭传:形容时光飞逝。祠馆:庙宇或祠堂。退归:回到。素志:原来的愿望。帅藩:节度使,地方高级长官。承乏:承担重任,愧前贤:惭愧于前辈贤者。羸驱:瘦弱的马驾车。留:停留。清梦时惊到:梦中常常惊觉而到海边。黄鸡白酒养衰年
注释:年轻时题诗挥笔,吐出英华辞藻;壮年文章尽是色丝。 五字七言嫌浅俗,挥毫新制六言诗。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自己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豪感。他年轻时的诗作充满了英华辞藻,而到了壮年时,他的诗文则更加深厚、细腻。然而,他认为五字七言和六言诗都显得过于浅显,没有达到他心中的理想境界。因此,他在诗中挥毫新制了一首更富有深度、更具艺术性的六言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草履便将为幸舄。 草履是草编的鞋,便将意为即将;幸,指好。 赏析: “草履便将为幸舄”,意思是说,即将踏上一双好鞋子(幸舄)的时候,忽然想到自己穿草鞋已经习惯了,如果穿上了鞋子就会感到不习惯。这两句诗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作者对旧物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注释】仇待制:官名,宋时对侍从官的尊称。 次仇待制韵 其二:第二首诗作。仇待制,即侍从官。 韭违轩陛归临海,颇幸栖身田亩间。 (1)“韭”:这里指诗人。 (2)“轩陛”:宫殿的台阶。 (3)“归临海”:回到故乡。 (4)“颇”:很。 (5)“幸”:幸运。 (6)“栖身”:隐居。 (7)“田亩间”:田野里。 【译文】我离开了朝廷,回到了故乡,在田间隐居。 混迹每寻樵叟伴,放怀常羡钓翁闲。
注释:在炎热的旅途中白昼感到疲倦,只能慢慢行走,月光暗淡,泥泞难行,阻碍了前行。相比之下,我羡慕那些隐居山野的僧人,他们没有什么烦恼,只有布衣和粗茶淡饭,过着平淡的生活。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的诗。前两句描述了自己在炎热的旅途中的困顿和无奈,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对隐居山林的僧人生活的羡慕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