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复
诗句: 宝界嵚岑路入云,闰馀三月属芳辰。 译文: 宝地的山峦高耸入云,闰年三月正是美好的时节。 注释: 1. 宝界嵚岑:形容山峰高耸、壮丽。2. 入云:指山脉高耸如云。3. 闰馀三月:指闰年的三月,通常比平常的三月要晚,此时春暖花开。4. 属芳辰:指属于美好时光。5. 烟林未动:形容山间树木苍翠,静谧无声。6. 阴森地:形容山林幽暗、深远的感觉。7. 寒开:指春天花朵尚未盛开,但已有花骨朵
【注释】 江渎:指江河之神。泛舟:泛舟于江上。 一雨过池塘,江渎祠前馆宇凉:一场春雨过后,池塘中的水波荡漾,江渎祠前的亭馆显得十分清凉。 翠水细风翻昼浪,红蕖微露浥秋香:清澈的江水在细细的春风中翻腾着白天的波浪,粉红色的荷花微微露出水面,散发出秋天的香气; 欲停画舫收船楫,旋折圆荷当羽觞:想要停下画舫收拾船桨,把荷叶旋转成杯子用来盛酒。 逃暑岂须河朔饮,迟留车马到斜阳:哪里需要去黄河以北之地消暑
【注释】 贤侯:指贤明的君主,这里泛指地方长官。 新葺:刚刚修整过。 虚阁峥嵘绿渺茫:高大空阔的阁楼,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显得幽深渺远。 波面:水波。 长桥:横跨水面的长桥。 人家疏影带残阳:房屋的倒影随着夕阳渐渐变得稀疏。 风中白鸟侵烟去:风中白色的鸟儿飞向烟云消散的地方。 雨后红蕖拥袖香:雨后的荷花拥着袖子散发出阵阵清香。 郡图:地图,这里指行政区域图。 甘棠:即棠梨树,古代诗人常用作比喻
【注】翠琰,即玉。齐山寺陈鸿的断碑是李白所撰,因杜甫曾为之作注,所以李白称之为“断碑”。 览齐山寺陈鸿断碑 —— 游览齐山寺,观看陈鸿的碑文。 翠琰何年沉朽壤?羡师寻得其馀。—— 我多么羡慕你啊!因为陈鸿的碑文已经埋在土里了。 应同湘水断碑字,难辨韩陵片石书。—— 这和湘水的碑文一样,也难以辨别韩陵的石刻文字。 汨没身名真梦幻,变迁时月易丘墟。—— 我的命运和名声真是虚幻如梦,时代变化、岁月流逝
注释:瘴雾日消岚气静,飓风朝息海波闲。 瘴雾消散,山岚之气宁静;飓风停息,海面波涛平静。 安期尝饵菖蒲在,马援应无薏苡还。 传说中的安期先生曾用菖蒲作为食物,而马援则不会因为吃薏苡而后悔。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前两句以“瘴雾”和“飓风”为线索,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后两句则转向人物,通过安期先生和马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具有画面之美
【注释】锦里:成都的别称。海云寺:在成都,故址在今成都市西郊。连郊:指成都郊外地区。茂林坡上:指成都郊外的山林地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郊外游览海云寺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成都美景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首句“锦里风光胜别州”,描绘了成都美丽的风景。锦里,即今成都武侯祠大街,古称锦官城。成都自古为川西重镇,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物产富饶,人杰地灵。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比喻
江左谓海棠为川红 江左,泛指江南一带。这里指四川。川红,指海棠花。因为四川是海棠的原产地,所以称川红。 靓妆浓淡蕊蒙茸,高下池台细细风 “靓”:漂亮。“蓉”(méng):花名。“茸”,花苞。 “高下池台细细风”:形容海棠花开时,高低错落,亭台楼阁被细细的春风轻轻吹拂着。 却恨韶华偏蜀土,更无颜色似川红 “却恨”:可惜。“韶华”:美好的时光。“偏”:偏颇。“蜀土”:四川的土地。“子美”:指杜甫
【解析】 题干所给的诗句出自元稹的《游琴台》,要求学生对全诗进行赏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意、把握情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译文:春光明媚景色乍晴暄丽,连月馀寒花朵还未繁茂
续和签判太博游海云 摸石近东城,莽苍春郊去路平。 绕寺溪光照金络,夹堤柳色混青旌。 榴花新酿盈樽渌,玉柄高谈照座清。 上客西州胜京口,给鲜牛炙旋供烹。 注释: 续和签判太博游海云:继续和签判太博一起游览海云(即指海云寺)时所作的诗。 摸石近东城,莽苍春郊去路平:在接近东城的山石上行走,春日的郊外道路平坦开阔。 绕寺溪光照金络,夹堤柳色混青旌:沿着寺庙边的溪流,阳光照射着金色的车马装饰
西园 古木西园胜,亭延上客过。 色无花卉妒,坚为雪霜多。 干育千年秀,根含一气和。 明堂求厚栋,可得老岩阿。 注释: - 西园胜:西园景色优美。 - 亭延上客过:亭子延伸邀请客人过去。 - 色无花卉妒:没有花的颜色嫉妒。 - 坚为雪霜多:坚韧的树木经受住雪霜。 - 干育千年秀:树干培养了千年的美。 - 根含一气和:根部包容了一种气息和。 - 明堂求厚栋:在明堂(帝王办公的地方)寻求厚重的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