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遘
奉祠东太乙宫七首七言步虚辞二首《奉祠东太乙宫七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此诗是组诗的第一篇,写奉祠于玉京、金阙等神仙宫观时所见到的景象。 碧城绛阙半夜开,翠旗玉节相徘徊。 景光散堕灯火蔽,步虚一声天上来。 注释: 1. 碧城: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2. 绛阙:指神仙居住的宫殿。 3. 翠旗:指神的旗帜。 4. 步虚声:道家称神仙行走云间的声音。 赏析: 此诗为奉祠玉京
【注释】 西太乙宫:在陕西凤翔县。致斋:古代祭祀前斋戒沐浴,准备供品的礼制。遣兴:即打发时光。二首:指《七言西太乙宫致斋遣兴二首》共两首诗。沧浪:大海,这里借指江湖水路。 【赏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西太乙宫致斋期间所作,抒发了自己超然物外,归隐山林的心情。 其一 我来西郊已三日,超然便若与世违。 “我来西郊”四句:写自己来此西郊,心情十分宁静,超然于尘世之外,似乎已经和世俗隔绝了一般。 【译文】
注释:我住在城南的东太乙宫,白天清凉高枕入梦游仙。 你辛勤挥笔在紫禁城里,汗湿朝衣也难以入眠。 赏析:此诗是作者为杨祖二阁老写的七言律诗。诗人借“东太乙宫”这一特定的环境意象,描绘了诗人在奉祠时的心境。首句“萧洒城南尺五天”,以“尺五”指日中,写自己居处所在之位置,“南”即指南,与“西”相对,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第二句“昼凉高枕梦游仙”,以“昼凉”表现了诗人的心情舒畅
注释:春风刚刚吹干马蹄上的泥土,就向城西的净因上人学习禅宗。 不是阴雨天气,阳光照耀大地,云雾散开,我看到了青天。 赏析:诗人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诗中“春风刚得马蹄乾”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便向城西学问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选择在城西学习禅宗,可能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也可能是为了寻找人生的真谛。
【注释】奉:侍奉。祠:祭。赤乌:三国时吴国君主孙权的年号(238—251)。朝晖:早晨的阳光。白榆:落叶乔木,又名白榆树。零落:凋零。夕霏:傍晚的云雾。谢神贶:感谢神灵赐予恩惠。步虚:道士在夜间诵读经文时口中默念的词句,意即飘飘然仿佛进入仙境。天上归:指返回天庭。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奉祀东太乙宫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敬意和感激之情。首句“赤乌鼓舞扬朝晖”,以赤乌(孙权的年号)为引子
注释: 君王无意学神仙,独为苍生致吉蠲。 这是说君王无心追求神仙的长生不老之术,而只想着给百姓带来吉祥和丰收。 四月麦苗殊未好,一番灵雨即丰年。 这是说四月里麦苗长得并不好,可是一场灵雨之后,就迎来了丰收的好年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奉祠东太乙宫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百姓的关爱和祝愿。诗中用“君王无意学神仙”这一典故,意在讽刺那些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疾苦的统治者
奉祠东太乙宫七首七言祀毕大雨一首 由来圣作与天通,甘泽祥飙撤俎中。 更赐太元千岁策,平明驰贺未央宫。 注释:自古以来,圣人的作为与上天相通,甘霖和吉祥的风从空中吹来,把神位前祭祀用的酒肉撤了下去。又赐予太皇千年的寿策,在清晨的时候奔驰着去未央宫祝贺皇帝。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是奉祠东太乙宫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祭祀完毕后,皇帝得到大赦天下的喜悦之情
注释: 石蓝已经开尽,红色的花朵落在地上,瓜蔓半枯萎,黄色的叶子倒垂。我坐看一夜芳草凋零,风霜即是早春时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将初夏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起句“石蓝开尽红着地,瓜蔓半枯黄倒垂”,描写了初夏时节的景象。石蓝已经开尽,红色如火,落在地面上,与绿色的瓜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注释】: 七言景德寺考试院壁和王介甫所题诗二首——其一 夜风吹雨冷通帷,鸣雁初闻一一悲。 幸好归时归未得,愁来莫读壁间诗。 译文: 夜晚的风雨吹打窗户,冷风透进帐子里,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哀伤的雁鸣声,让人不禁感到凄凉悲凉。 幸好我回家的时候还没到,如果现在回来的话,恐怕会看到这些令人伤心的诗句,所以还是不要看为好。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写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零落栏杆暗藓侵,花苞憔悴怨春深:零落,衰败。栏杆,指牡丹的枝杆,因被苔藓侵蚀而显得残破。暗,阴暗。藓,苔藓。花苞,指牡丹的花朵。憔悴,形容萎靡不振的样子。怨春深,怨恨春天的到来太早了。 吾君意在延经艺,不学前王宴豫心:君,君主,这里指唐玄宗。延经艺,即培养经术才能。不学,不像。前王,指汉文帝刘恒,他曾在位二十四年,勤于政务,注重文教事业的发展。 【赏析】 此诗写唐玄宗与吴仲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