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遘
【注释】承明:承明殿,汉宫名。待诏:汉代称待诏官为“待诏”。 尽名儒:指吴仲庶是有名的儒学家。一愿:一种愿望,一种期望。当君奏六符;当君王之命奏上六种符书。 六符:古代的符信。独笑:独自嘲笑。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供奉:皇帝左右的侍从官。惟将歌句:只是用歌辞来表达欢乐的情绪。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吴仲庶的为人和才华。诗人称赞他为“名儒”,并表示自己愿意为他效犬马之力
【注释】 和平甫:诗人自称。越州:今属浙江省,是东晋和刘宋时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开国:建立国家政权。尽:尽数。 此地:指越州。常居第一流:常常处于领先地位。 四海:全国。归圣主:归顺圣明的君主。万兵:千万兵力。犹得视元侯:仍能见到元侯(指贤明的君主)。元侯:贤明的君主。 江山:山河。胜: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处所。登临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重点字词“衙”:衙门;“冠佩捐”:脱去冠帽与佩饰;“簿书却”:放下公文;“山城”:山城郡名,今四川万县一带;“永日”:一整天;“阁”,通“鹤”。 译文: 衙官退朝后便摘下冠带,放下公文,不再办公了。 山城中宾客稀少,整天在高高的阁上躺着休息。 赏析:
注释:在建溪的石头上摘取的是先春的茶叶,万里封包的茶珍数数珍品。病弱的身体从来苦于饮酒,高情应只属于诗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杨乐道建茶的喜爱之情。首句“建溪石上摘先春”,描绘了杨乐道建茶生长在建溪之上,采摘的时间是在春天,这表现了杨乐道建茶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接着“万里封包数数珍”,描绘了杨乐道建茶的品质和珍贵程度,它被万里封包、数数珍藏。第三句“羸病从来苦多饮”
燕山自是汉家地,北望分明掌股间。 注释:燕山本来就是汉家的领土,从北方看,燕山就像手掌和脚掌一样清晰可见。 休作画图张屋壁,空令壮士老朱颜。 注释:别再把燕山画在墙上了,让那些年轻力壮的勇士白白地老去,失去了年轻的容颜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诗的首联是说诗人过去曾因不能参与政事而感到惭愧,现在读到了施正臣的新诗,才感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可笑。“新诗”即《新制诗》二十首,施正臣所编,其中有不少是咏物言志之作,如《赋得春日柳》、《赋得江水东流》等。诗人读了这些咏物言志之作,不禁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颔联是说美化和乐国都是从来就有的,而胜游之乐则足以发清谈
注释: 1. 依韵和李审言见赠叙旧:这是一首回应李审言的诗,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怀念。 2. 自与公家三世旧:自指的是自己,公家指的是李家的三代人。三世旧表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3. 坐看高闬压亨衢:高闬是高大的门楼,亨衢是宽广的道路。这句话的意思是看着李家的门楼高耸,道路宽敞,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4. 楩楠屡构明堂厦:楩楠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多次用来建造明堂这样的宏伟建筑
依韵和施正臣游圣果寺二首 长爱高僧住绝岑,定知无复俗缘侵。人生扰扰应从昔,世事悠悠岂独今。 注释:盘崖绝巘与天通,汗漫烟霞谢世笼。耸起浮图山突兀,自然衙石玉青葱。 译文:圣果寺的盘崖绝壁与天空相连,烟雾缭绕的云霞消散了世俗的困扰。这座寺庙耸立在山间,自然形成的衙石玉石郁郁葱葱。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圣果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诗中“长爱高僧住绝岑”一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注意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以及营造的意境和氛围。最后还要考虑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从这些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①木叶:树叶;飘:落下;②朱曦:红日;③分(fēn):分别
注释:谁说在府中居住就是快乐呢?其实自得其乐才是真快乐。独自饮酒还自己清醒,没有世俗的应酬和交往。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中的自叙。诗人以“谁言”二字起头,表示对世俗观念的怀疑与不满。他并不认为在官府中任职才叫“居”,而自得山中之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两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颔联写独醉还醒,表明他已看透了世事,超然物外。颈联进一步说明这种心境,无人事酬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