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迥
诗句 存心微妙诀:这是一首关于心灵修养的诗,强调内心修为的重要性。 处世间法,或伸或屈:描述了人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应对各种情况,有时需要伸展,有时需要屈服。 用观察智,无固无必:强调了观察力的重要性,即在行动前要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不要过于固执或轻率行事。 出世间法,勿违勿失:指出在超越世俗事务(如修行、学问等)时,必须遵循正确的方法,不能违背或偏离。 用决定信,惟精惟一
诗句释义: 1. 心空如太空 - 描述心境的清静和广阔,如同无边无际的太空一样。 2. 豁然无可触 - 形容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没有任何障碍或阻碍。 3. 一真法界中 - 指佛教中的“法界”,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在真理之中。 4. 灵照常安住 - 指内心的光明和智慧常驻不散。 译文: 心若虚空般辽阔, 无所触动,心灵澄澈。 真理之境中,常觉灵光照耀, 心灵安住,智慧明亮。 赏析:
注释: - 偈:一种佛教经文中的唱诵形式,通常由一个僧人或信徒诵读。 - 一切是非薮:所有是非的根源,比喻为一片混乱的地方。 - 皆从外听成:都是外界的声音造成的。 - 我是厌闻者:我厌倦了听到这些是非的声音。 - 反听存灵响:反而倾听,保存那些真正的、有意义的声音。 译文: 所有的是非根源,都源自于外界的声音。 我是一个厌倦于听取这些声音的人,但我更愿意去聆听真正有意义的声音。 赏析
【注释】 1. 禅道同功:佛教认为禅宗与道教的修道方法有相同之功效。 2. 心息相依:心与呼吸互相依存,即心念专注,呼吸随之。 3. 息调心静:呼吸调和,心境平静。 4. 静调久久:长时间保持心境平静。 5. 可成胜定:能形成一种战胜烦恼的能力,指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6. 神气相合:精神与气息相融合,指心神合一。 7. 气和神清:气息和谐,精神状态清晰。 8. 清和久久:长期保持这种状态。 9
【注释】 造化: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指自然的造化。因心:由心中产生。赋象:指自然现象。造工:指人为的创造。元:根本、原始。无造化工:指自然造化,不造作。群生:各种生物。自造化:自己受到自然的造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描写自然现象时寄寓了深刻的哲理。“造化”一词,原指天地间万物生成的自然法则,这里用来表示自然界的运行变化;“赋象”,即指自然现象的生成过程;“因心”
注释: 起灭心不停,生化形无数。 起灭心不停,指万物生灭变化,生生不息;生化形无数,指世间万物千差万别,形态各异。 奇哉大丈夫,自在空中住。 奇哉大丈夫,形容男子英勇无比;自在空中住,指男子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不受世俗束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地万物的起灭变化、生生不息,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感慨和对英雄豪杰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句内容: 1. 求位不由己,求道不由天。 - “求位不由己”意味着追求地位和职位不是依靠自己的意愿,而是由他人或外在因素决定的。 - “求道不由天”则是指追求真理或道德标准不是靠上天或命运决定的。 2. 位即无以求,道可使进焉。 - “位即无以求”表明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地位。 - “道可使进焉”意味着通过追求正确的道路和方法,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地位。
注释: 静中好,静中真好。冥心归宴寂。斋己不虚吟,静是真消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追求和理解。诗中的“静”可以理解为心灵的宁静、平和,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体验。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己静心修行的过程,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理解。 第一句“静中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静”的感受。这里的“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环境,更是一种内在的心灵状态。在作者看来,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
诗句解析与关键词注释: 1. 心本不愆 - 解释: 内心本无过错。 - 关键词: 愆(qīn),过错,过失。 2. 自然戒 - 解释: 遵循自然的规律作为自我约束的警戒。 - 关键词: 戒,警戒。 3. 何用科条防毁败 - 解释: 无需依靠繁复的法规来防止失败。 - 关键词: 科条,法律或规章。 4. 心本不动 - 解释: 内心保持平和稳定。 - 关键词: 不动,静。 5. 自然定 -
【注】: 自晓存心诀:自晓,即自己了解、认识。存心诀,即掌握某种方法或诀窍。 译文及注释: 1. 自晓存心诀:了解自己的心,运用它的方法。 2. 心息音,混融深:内心的声音(思维活动)与外界的音调相混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3. 智先觉,念无侵:智慧先于觉察,念头不被干扰。 4. 随办及,即漫寻:随着事情发展而应对自如,不慌不忙地寻求答案。 5. 用此法,存于心:运用这个方法(自晓存心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