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迥
【注释】 1、期:盼望。 2、文略、王质夫:都是唐代诗人。 3、角胜:争强斗胜,夸耀才能。 4、劳生:劳苦的人生。 5、始知解爱:方才知道喜爱。 6、万万人中无一人:在万万人之中没有一个是真正懂得欣赏禅悦之乐的。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大历年间(780),诗人自注云:“时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当时作者与李、王二人都以诗名,而“二王”不至,故作此诗。 一、二句,写诗人对“二王”的期待
燕居 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成性合天真。 相逢此理交谈者,千百人中无一人。 注释: - 燕居:指闲适的居家生活,也泛指隐居或闲居的生活状态。 - 炼矿成金:比喻通过艰苦的努力和修炼,达到某种高度的境界,就像从矿石中提炼出黄金一样珍贵。 - 炼情成性:指通过内心的修养和锻炼,使性情变得纯真自然。 - 合天真:与天生的自然之道相融合。 - 交谈者:指能够深入交流、探讨哲理的人。 - 千百
【注释】 宜城:地名。徵(zhēn)美:地名,在今湖北省。美酝:美酒。汉水:指长江支流汉水。佳鲂(fáng):即鳊鱼,古代以“鲂”为上等鱼。《汉书·地理志》载:“江陵以东,嘉鱼肥鱼。”得:得到,获得。登岘(dǎn):登上岘山。前哲:前代的贤哲。游池:游于池畔或池中,泛指游览。醉夕阳:夕阳西下之时饮酒。 【赏析】 诗题是《游襄阳诸寺》,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作者时年四十岁,在长安应举落第后
【注释】 1. 意不求如其一:意为心意不追求名利。一,指名利。 2. 牢收长物金三品:意思是说把金银等财物牢牢地收藏起来,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不可执着;第二层意思是说钱财不是万世之业,不可留恋;第三层意思是说钱财只是身外之物,不必过于在意。 3. 密写虚名墨一行:意思是说用墨书写下自己的名字,但不要过分张扬。 4. 失道信缘成苦趣:意为迷失了人生的道路
这首诗是诗人自拟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诗句。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名篇有《长恨歌》《卖炭翁》等。 下面逐句翻译并加注注释: 第一句“自学养恬休用智”,意思是说,我自学养性不追求功名富贵,避免使用智慧。 第二句“从他名迹日衰微”
注释: 老来为什么吝惜分阴,就像月亮光明消失,魄力渐渐侵。 进道不暇求广智,随时随处且冥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自述之诗。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对社会、对自己等许多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诗人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应该好好利用时间去学习、去探索。诗人还强调了“随时随处”,即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和思考。最后,诗人用“冥心”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态,表示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态度
【注释】 拟:仿效,模仿。庞居士:指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贵:尊贵,显贵。 【赏析】 此诗为作者仿李白《拟古十二首》之一所作。李白在《拟古十二首》中多是写古人的富贵荣禄,而这首诗则是写自己的清贫高洁。 “人爱贵而富,我爱白而虚。”这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全诗的中心句。作者说:“别人都喜爱富贵显达,我却热爱清贫高洁。我追求的是‘虚’,而不是‘富’。” “富贵荣辱会,虚白吉祥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和情感。此诗是一首颂神赞佛的颂歌,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含有佛教用语。“具足”即“圆满”,指一切法皆备;“观”是修行的方法;“修”是修行;“诀”即秘诀。三空,即空、假、中的三法。一者“不空”,即非空非不空。二者“悟入”即觉悟。三者“势孤雄”,意指领悟了佛法的精髓,便能超脱凡俗,独立于世界之外。最后两句写得道后加殊称、自自在如天公一般。 译文: 一切法皆圆满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心不择时息,书不择时观。 - 释义:心情不挑剔时间去休息,书籍也不挑时间来看。 关键词:心(心境)、时(时间)、息(休息)、书(阅读)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2. 达理意无碍,豁如天地宽。 - 释义:通达的道理使人的思维没有阻碍,心胸开阔如同天地一般宽广。 关键词:达理(通达道理)、意(思维)
貌愚愚谷邃,道醉醉乡春。 愚醉无迷谬,伊予意又新。 注释与赏析: - 貌愚愚谷邃(貌):外貌。愚谷邃:指愚笨的山谷。邃:深长。 - 道醉醉乡春(道):追求。醉乡春:指醉心于自然。 - 愚醉无迷谬(愚醉):形容人无知而纯真。无迷谬:没有疑惑和困惑。 - 伊予意又新(伊予):你。意:志向或愿望。又新:更新、更新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心灵上的平静和纯粹,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