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集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一分析即可。 此诗为诗人在秋日雨中独坐山窗的情景。首句“秋来天气半晴阴”,写秋日天气,既不是晴朗,也不是阴沉。“块坐”二字用得妙:把人比作一块石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懒散倦怠的心情
【诗句释义】 1. 吟卷多题品:指诗作多,且多有评论和品评。 2. 君齐贾岛才:指诗人与贾岛一样,才华横溢。 3. 闻风知竹瘦:听到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就知道竹子很瘦弱。 4. 载雨过湖来:形容雨水从湖中飘来的场景。 5. 交淡杯中水:形容友情如水一般淡薄。 6. 儒酸叶底梅:形容梅花在儒雅的氛围中绽放。 7. 便辞京口去,觅取近诗开:即辞去京口(今江苏南京)的职务,寻找一些新的诗歌。 【译文】
【注释】 1. 酬:答谢。 2. 见寄:收到信后即作此诗答谢。 3. 一从湖上别:自从在湖上分别以后。 4. 几夜频驰梦:几个夜晚,我不断梦见。 5. 应须动客思:我应当触动客居异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湖上与僧人别后,收到他寄来的诗而写的答谢诗。诗人在诗中以深情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客居异乡的寂寞情怀。 首联“一从湖上别,无处问相知”,写自别以后,彼此不知音讯
官舍双桂 翠玉黄金剪缀成,幽香不断袭人清。 独披月色连宵看,更结秋风来岁盟。 好梦偏为蛩叫破,吟身那似蝶飞轻。 纷纷凡卉谁堪眼,说与寒梅蚤合并。 注释: 1. 翠玉黄金:形容桂花的颜色和质地。 2. 幽香不断袭人清:描述桂花的香味能持续不断地弥漫在空气中,使人感到清新。 3. 独披月色连宵看:独自欣赏月光下盛开的桂花,直到深夜。 4. 更结秋风来岁盟:意味着桂花与秋风有着不解之缘
【注释】 湖亭夜坐:在湖边亭中夜坐吟诗。天籁:指天然的音响,如风声、鸟鸣等。争如:不如。厌居:厌倦居住。炎威炽:炎热威逼。纳:采纳。万点:形容萤火虫闪烁的样子。移醉眼:移去使人醉酒的眼睛。一湖:指月光照耀下的湖水。蟾影:指月亮的倒影。荡吟情:激起诗人的诗意。笙歌:指宴饮时的乐曲和歌唱。寂寂:寂静无声。高僧:僧人。并臂行:手挽手臂而行。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湖亭夜坐时所作。首句写秋风已至
【注释】 1. 毗陵:今江苏常熟县,古称毗陵。 2. 无意坐林丛:无心坐卧在树林之中。 3. 云飞天四空:云彩飞扬,天空四空(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4. 禅心包影外:禅意之心包容着外界的影象。禅宗讲“心外无法”,认为一切法(包括现象界的一切)都由心产生,因此,一切法都包含于“心”中。此句意为:禅师的禅思已经超越了外在的影象,进入了内心的世界。 5. 客梦橹声中:僧人的梦寐之中似乎听到了船桨的声音
诗句释义与赏析: 石屋 1. 石屋 - 描述一个用石头建成的小屋,可能位于山间或者自然之中。 2. 路僻鸟关关 - 暗示石屋所在之处人迹罕至,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鸟儿偶尔经过发出轻微的叫声。 3. 行吟逐字删 - 行走于石屋附近时,诗人边走边吟咏诗句,似乎在对每一句诗进行斟酌和修改。 4. 偶来游石屋 - 表达了诗人偶然造访此地,可能是一次意外或有意的探访。 5. 却喜见香山 -
【注释】 梵宇:指寺庙。 朱桥:红色的桥。 折藤:折一根藤,制作小舟。 拂石:在石头上坐卧,即坐卧石上。 斋版:斋戒用的板子,此处指斋戒的板子,有闲居之意。 苔碑:苔藓覆盖的碑碣,有岁月痕迹。 都人:京城的人。 喧鼓吹:喧嚣的鼓乐声。 未识此徜徉:不知道我在这里悠然自得地游玩。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隐居期间,表现了他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 首句“梵宇背湖光”
【注释】 1. 和赵冰岩借宿僧房韵:即和赵冰岩借宿的和尚的房间。 2. 鸥盟乡国外:即鸥盟,指结为朋友。 3. 簪盍(hā)把题分:即把帽子和笔分开,表示把帽子和笔一起带在身上。 4. 旅舍嫌红日:即住在旅店嫌弃太阳。 5. 僧房卧白云:即僧房里躺了白云。 6. 茶新翻雪乳:即茶水刚刚煮好了,像雪一样白。 7. 砚古带潮纹:即砚台很古老,带有潮水的痕迹。 8. 黜陟(chùzhì):罢免,贬退。
【注释】 饯:送别。平洲,即今广东平远县。僧,和尚。 “天地一身闲”,意思是说天地万物都处于悠闲自在的状态,只有我这个僧人是忙碌的。 “袈裟裹乱山”,形容山林被袈裟包裹得杂乱无章。 “西风落梧叶”,指西风吹过,梧桐树落下叶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在送别一位和尚时,感叹天地万物都处于悠闲自在的状态,只有自己这个僧人是忙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