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元彪
【解析】 此诗是诗人与僧彰无文同游西湖时所作的咏物诗。“和”即和韵,是古代诗文中的一种体裁,即以诗中的字为韵脚,用韵相同而句数不同、内容各异的诗歌。“脱簪归隐白云深”,脱下官帽,回归山林,隐居在白云深处,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不逐时芳事枉寻”,不想追随世俗之人去追逐那些虚妄之事,表达了诗人的清高自守;“闲向草亭图太极,重盟莲社续东林”,在草亭中描绘出一幅太极图,重新与莲社成员结为兄弟
这首诗是游璩源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璩源寺的赞美以及对法諲、璩叟的敬仰之情。 首联“游人剔藓认坚珉,谁是开山第一人。”描绘了游人攀登峭壁,寻找着名的开山之人的场景。"游人"指游客,"剔藓"指清理苔藓,"坚珉"指坚硬的石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探寻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未知的好奇心。 颔联“知有法諲留虎锡,元来璩叟是龙神。”则是通过提及法諲和璩叟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送刚中兄之官山阴时的赠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1. 为爱鹅池可禊兰,朅来松下驻吟鞍。 注释:因为喜爱那美丽的鹅池和可以供人禊洗的兰花,所以特地来到这松下驻足吟咏(即赋诗)。 2. 一家昆弟皆台宪,两世翁孙此县官。 注释:我家的兄弟姐妹都是高官显贵,你们在两代人都担任过县官的职位。 3. 风渡潮声来海口
【诗句注释】 遥指:远看;龟峰,山名,在江西。 拟:打算,想。 踏碎玉嶙峋:形容山路陡峭曲折。 去程:出发时的路。 暮雪留行客:傍晚的雪留住了远行的客人。 回首春风有故人:回头望见春风中有人迎接。 三酌茅柴斟白堕:用三种酒(一种叫“白堕”的酒)来喝,喝的是茅柴做的酒。 榾柮:木炭火炉。 势利相倾绝:势利小人互相倾轧。 管鲍交情正在贫:比喻深厚的友情不受金钱地位的影响。 【译文】
【诗句释义】 1. 豆花疏雨浥轻埃:豆花稀稀疏疏,细雨轻轻打湿了它们,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2. 野店新凉入酒杯:野店中新酿的酒带着一丝凉爽的气息,让人感到清爽。 3. 草带淡烟栖古道:草地上飘荡着淡淡的烟雾,仿佛是古代的道路。 4. 树含断霭翳荒台:树木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5. 湖光隐见萍分合:湖面上的光影交错,像是萍叶在水中飘散和聚集一样。 6. 山色有无云去来
这是一首诗歌的逐句解读和翻译。 及第留吴门访史君黄松冈 西江草木转精神,山谷松冈一样清。 东海拾遗来汲黯,道州谏议得阳城。 棠开春雨花千里,角动姑苏月五更。 笑指齐云天已近,金銮又听玉珂声。 注释: 1. 及第:考中科举。留吴门:留在这里。史君:对史君的尊称。黄松冈:地名。 2. 西江草木转精神:西江的水草在春风吹拂下显得生机勃勃。 3. 东海拾遗来汲黯,道州谏议得阳城
这首诗是杜甫的《赠侄慎伯》。 勉制干侄克家归乡 五年不得共团栾,放浪东吴一苇间。 客路风波如蹈海,人心剑戟甚于山。 逢春回雁南应北,到海归潮去复还。 今是昨非浑一梦,庭柯园菊可怡颜。 译文: 五年来不能和你团聚在一起,如同在东吴的一叶小舟中漂流。 旅途中的风波像走在海边那样艰难,人们的心思比山上的荆棘还要锋利。 春天的归来的雁向南向北飞翔,回到大海的潮水又返回原地。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开元十四年(726)秋,当时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后因权贵谗毁而被排挤出京。诗人游览衡山时所写,前六句为游赏景物,末二句抒发感慨。 诗句释义如下: - 历井扪参上祝融,半空烟霭数声钟。 - 地连云汉九千丈,天柱东南七十重。 - 石磴悬崖翻瀑布,海门碾日上高峰。 - 翛然身世青冥表,俯立雷池看玉龙。 译文 - 登上衡山
【注释】 双插:双峰插入
【注释】 山冷没禁当:山冷得让人受不了,无法忍受。禁当:承受不住。 那堪更漏长:哪能忍受深夜的钟声。那堪:哪能,哪里能。 寒欺秋后扇:寒气逼人,仿佛要逼退秋天的扇子。 风试夜来霜:风在夜晚吹起,仿佛要试出冬天的霜。 茭白心如墨:茭白的心里是黑色的,像墨汁一样。 冬青子亦黄:冬青树的籽儿也是黄色的。 祗宜煨芋栗:只有适合煨着吃芋头栗子。 啮引对缁郎:咬一口就对上了和尚,指男女相会。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