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得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孤愤吟十三首 强买民田自噬肤,大家破尽为催租。 几多怨气冲霄汉,天欲无诛可得乎。 注释与赏析: 1. 强买民田自噬肤 - "强买"指的是强行征购或者强迫农民出售土地;"噬肤"则是形容这种行为对农民的伤害如同咬肉一般痛苦。 2. 大家破尽为催租 - "大家"指的是地主或豪绅;"破尽"意味着他们几乎将所有的财物都耗尽了用来支付地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通过对园中读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南楼幽帘虽粗适,犹嫌尘务妨闲逸。 注释:这两句诗描述了居住在南楼的住所中的舒适与便利。虽然环境简陋(粗适),但仍然觉得(犹嫌)被尘世的事务所妨碍,无法真正放松心情(妨闲逸)。 2. 读书老圃四无人,啼鸟落花春寂寂。 注释: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只有自己一个人(四无人)在读书
孤愤吟十三首 乘桴颐浩元无策,进跸丰公妙达权。 宁死老身终不去,太皇此语可回天。 注释: 1. 乘桴:指乘船。颐浩,指刘裕。 2. 进跸:皇帝出行时,由侍臣引导车驾。 3. 丰公:即萧衍。萧衍是刘裕的侄儿,他掌握大权后,曾一度称帝于江陵,史称“侯景之乱”,萧衍在位三年后被废杀。 4. 宁死:宁愿死。老身:年迈之身。 5. 太皇:指萧衍,这里用其年号“天监”。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官员宗臣所作,他在赴召前作诗自勉。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宗臣一去今三年,玉堂诏许还坡仙。 注释:宗臣离开已经有三年了,皇帝下诏允许他回到京城任职。 2. 党魁久屈再征用,识与不识皆欢颜。 注释:党魁(指宦官)长时间被压抑,现在再次受到起用,无论认识与否的人都会面带欢喜之色。 3. 先生出处固有道,诸公进说徒啾喧。 注释:先生(指宗臣自己)的进退自有其道理
孤愤吟十三首 金缯私许北方盟,君父前头却隐情。 今日祸胎从此始,罪浮孽桧与权京。 注释: 诗句解析: 1. “金缯私许北方盟”: - “金缯”指代金国或其统治者,“私许北方盟”表明有人私下向北方的金国或其统治者做出了承诺或协议。这里的“北方盟”可能指的是一种政治或军事联盟。 2. “君父前头却隐情”: - “君父”指代君主或皇帝,“前头”表示前方或前景
【注释】 孤愤:指《报任安书》。十三首,即《报任安书》的十三篇。《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好友任安的信,因司马迁在给朋友的信中倾诉自己对汉武帝的不满,被汉武帝以诬告罪判处宫刑。司马迁含冤受刑,但仍然坚持自己的节操和信念。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任孝文帝中书令、御史大夫时期写的。当时,司马迁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汉文帝的信任,而其同僚任安却多次上书诽谤武帝,司马迁忍无可忍,便借机上书
【注释】 扫:扫除;学法:学习佛法。啖(dan):同“啖”,用食物喂马;精锐:指军队的精兵锐将。直:简直、完全,此处作动词;坑:杀头。 乞斩:请求杀掉;三奸:指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尔:你;汝曹:你们。负:违背。斋黉(gōng):指学校。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当时朝廷中一些贪官污吏、奸佞小人的揭露与控诉之作。诗中以曹操、司马懿、司马师三人为例,说明这些人是朝廷中的奸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书夜坐得“七书”卷后》。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闲中读书次第(第一句) 紫阳礼编甫尽卷,亟偿通典平生愿。 紫阳:指的是唐代学者张九龄,字子寿,谥号为"文正公",他在唐代担任过很多职务,对文化教育有深远影响。 紫阳礼编:可能是指由紫阳先生编纂的礼仪书籍。 甫尽卷:刚刚读完一卷书。 亟(jí):急忙,迫切之意。 通典:可能是指唐代李泰所著的《通典》
【注释】 桧:指秦桧,南宋奸臣。当权:掌权。始终:指十五年间。一私:指桧对金的妥协求和,以“私”字概括其政治主张。天心:天命、民心。燎火:大火。炎炎:燃烧的样子。然:同“燃”。不然:即不可。 【赏析】 这首七绝通过议论的形式揭露了秦桧投降路线的罪恶本质。全诗八句,前四句写秦桧当权期间的所作所为;后四句揭示其失败的原因。 第一句“桧侂当权十五年”,点出时间。第二句“始终只被一私缠”
【注释】 《孤愤》十三首:汉贾谊作,共十三首。 国家元气:国运盛衰的根基。人材:人才。 稍露光芒:指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开始受到重用。 今日举朝皆妇女:今天满朝文武大臣都是妇女。 邦衡:指王邦衡,西汉御史大夫,因直言进谏得罪皇帝,被免职。 亦诚哉:也是对的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诗中通过“今日举朝皆妇女”和“邦衡此语亦诚哉”,揭露了统治者重用女性,排斥男性人才的黑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