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跂
和定国湖上 溪光涵影碧萧萧,四合深林不见梢。 寒暑若言无避处,世间那有况云巢。 注释: 和定国湖上:即《和定国湖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湖上景色之美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溪光涵影碧萧萧:指在湖面上,清澈的水流映衬着周围的景色,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幽静、美丽。这里的“溪光”指的是湖水的反光,而“涵影”则是指湖水的波纹反射出的光线。 四合深林不见梢
注释:雨后松树和竹林,郁郁葱葱一片翠色;微风吹过水面,苹藻摇曳散发阵阵清香。玉兰、桃花、李花虽然不是有意去争艳,但它们生长得十分茂盛,自然散发出一股幽雅的香气。这些花儿静静地生长在静谧的湖上,吸引着人们欣赏它们。 赏析:诗人通过写定国湖上的景色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和闲适。诗中通过对雨后松竹、风回蘋藻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注释】 淡淡春烟:指晚春时节的烟雾。夕照微:傍晚的阳光很微弱,光线斜射在水面上,使水波微微泛动,形成一片淡淡的光影。渡头已觉行人稀:到了渡口,只见来来往往的人已经少多了。玉樽未尽宾朋意:指酒还没有喝完,朋友之间的情谊就散了。两桨何妨待月归:意思是说船儿划桨等待月亮回来再回家。 【赏析】 《又泛西溪十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描写了诗人游西湖后,泛舟西溪时的所见所感
【注释】 泛:乘船。清泚:水名,源出陕西泾阳,流入洛河。 【赏析】 诗写诗人自西向东,乘舟漫游,沿途所见景物。 首句“岸边渐长陶潜菊”写诗人在船上看到岸边的野菊花盛开,这不禁使人想起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由此想到,自己虽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但也可以学他一样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次句“渚畔初生柳恽蘋”写诗人看到水中的浮萍刚刚生长起来。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关键
【注释】 又泛西溪诗十首:泛指游览。泛:游,漫游。又:再次。 连山、接水:指山与水相连相接。 棹歌:船夫的歌声。 初奏:刚刚演奏。 浪花分:浪花在船桨下分开。 溪神:即溪神女,传说为河神。添风色:增添景色之美。 十里:十里长亭。 曛:夕阳的余晖。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游春时泛舟溪上所见美景而作的一首写景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富有情趣。 “春树连山接水”
注释:张侯的志向和抱负就像瓶子一样,虽然出入艰难,但也能独自成事。即使放纵鸱夷(比喻放荡不羁的人),也能找到乐趣,这中间有什么是不值得盛装的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竦的赞赏之情。他认为张竦有着坚定的志向和抱负,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能够独自成事。同时,他也欣赏张竦的个性,即使放纵也能找到快乐,这中间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盛装的呢
诗句翻译:溪边的青草在春天的微风中轻轻摇曳,岸边的花儿也随着春意开放。波纹中的锦纹石吸引了我的目光,却没注意到船已经驶过了芳洲。 1. 诗词原文: 溪头青草弄春柔,一带花开动客愁。 贪看波中锦纹石,不知船已过芳洲。 2. 译文解释: 溪边的青草在春风中柔软地晃动,一路上的花朵都在绽放着,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游子之愁。 我因为贪看水波中那美丽的锦纹石,而没有意识到船只已经驶过了芳洲。 3.
【注释】 又泛西溪诗十首:指王维的《辋川图》。王维的《辋川图序》说,“余别业在辋川山谷。”这首诗是他在游历辋川时所作。 下濑(xiè):水流向下流淌的地方。 忽:忽然。 满树:满枝头。 踏舟:乘船。 只:只当,只是。 鼻(bi)头:这里指鼻子。 怪:觉得奇怪。 知:知道。 是行过桃李村:“桃李”借代花木茂盛的村庄。桃李村,指辋川的桃园、李园等名胜之地。 赏析:
相州州园这首诗,诗人刘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晚春时节的园林美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首句解析:首句“解鞍休马暂萧然”描绘了一幅骑马归来、人马皆疲的景象。马匹卸下鞍具,人放松缰绳,显得有些萧索。这里的“萧然”不仅是对环境的描述,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透露出一种疲惫后的宁静。 2. 第二句解析:紧接着,诗人转向个人的感受,“虽晚犹堪一醉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描写的是他在西溪泛舟时的情景。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寒沙如雪水如蓝,歌啸中流响半岩。 注释:寒沙被形容为像雪一样洁白,而清澈的水则呈现出蓝色的颜色。在船歌中流淌的声音仿佛回荡在岩石之间。 2. 只恐骊龙惊睡觉,呼风吹浪溅春衫。 注释:担心有危险(可能是指水下有鱼),以至于他可能会因为惊动它们而睡着,因此呼唤着风,让波浪冲击到自己身上溅湿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