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树连山水浸云,棹歌初奏浪花分。
溪神为我添风色,十里归来日未曛。
【注释】
又泛西溪诗十首:泛指游览。泛:游,漫游。又:再次。
连山、接水:指山与水相连相接。
棹歌:船夫的歌声。
初奏:刚刚演奏。
浪花分:浪花在船桨下分开。
溪神:即溪神女,传说为河神。添风色:增添景色之美。
十里:十里长亭。
曛:夕阳的余晖。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游春时泛舟溪上所见美景而作的一首写景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富有情趣。
“春树连山接水”,开篇即点出了地点——西溪(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春天来了,树木葱郁,山峦连绵,水流潺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站在船上,眺望着这美丽的景色,不禁感慨万分。
“棹歌初奏浪花分”,接着,诗人又描绘了船夫们欢快地吹着竹笛,唱着曲子的情景。那悠扬的笛声和清脆的歌声,仿佛化作一股清泉,流淌在江面上,使得江面泛起层层细波,宛如被分成了无数朵浪花。诗人不禁陶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溪神为我添风色”,然而,美好的景色并没有让诗人停下脚步。他依然继续前行,欣赏着眼前的风景。突然,一个念头闪现在他的脑海中:这美丽的景色是否也像溪神一样,为人们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呢?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心生欢喜。
“十里归来日未曛”,最后一句,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十里归来”象征着他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程,但夕阳还未落下,天色依旧明亮如洗。这意味着他已经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富有情趣。诗人通过对西溪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让人读后回味无穷。